制度效率疑虑
政府补贴之外,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新农保一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强调个人账户的缴费积累。
根据《指导意见》,参保人可自愿选择缴费档次,从每年100元到1000元不等,每100元设置一档。个人缴费全部进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待参保人年满60岁,则每月从个人账户中领取养老金,金额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多缴多得,若制度试点之时参保人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除此之外,为鼓励城镇无就业居民参保,地方政府还要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补贴。
个人账户事实上就是个人储蓄计划,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但此类完全积累式的养老计划,均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指出,在当前储蓄事实上是负利率的情况下,若无好的保值增值的途径,个人账户的大量资金将成为社保制度的负担。
根据现有规定,无论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是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都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在某些省份,目前这笔补助资金其实仅纳入财政专户保管。
据测算,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为2.22%——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未能按制度要求实现保值增值,反而处于缩水状态。
正因如此,学界对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存废始终有争议。有观点认为,个人完全可以选择商业部门进行养老投资和储蓄,而无必要在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框架下设立储蓄计划。
左学金还认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口总数相对较少,基金管理层级低且分散,基金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而高成本下,社会效应恐怕并非想象中那样好。左学金认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起始年龄是16岁,距退休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一个城镇居民不可能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就业,那么必然面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
“有没有更优化的方案可供选择?”左学金介绍,很多无就业居民,是在职职工家属。真正无依无靠又没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应该通过社会救助制度为其提供生活、养老保障。而对于职工的家属,可以以“家属养老保险”的形式,为其提供养老保障。
在全覆盖的光环之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及制度的细节设计,仍需谨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