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账户制度或空账制度也是一种选择,但空账制度同样会陷入记息率高与低的两难选择。名义账户制度的好处是不存在转制成本和基金管理的风险。但如果与社会统筹放在一起,名义账户也一样不能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这是它的第一个问题。名义账户因为没有资金积累,所以只能记名义的利息率,问题是记入较高的利息还是较低的利息?想象一下目前个人账户的情况就知道,因为没有基金,所以没有投资收益,因为没有投资收益只能记入较低的利息,这样,参保人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工资增长率与记息率的差距越大,参保人的利益受损越大。记入较高的利息率则意味着制度未来的负债更大。账户制度可以是名义的,但这些负债却是真实的,具有硬约束的。
名义账户制度是瑞典人创造的。瑞典当时的难题是社会养老保险(和讯放心保)制度下在65岁法定年龄前提前退休的问题。瑞典模式下,企业和个人缴费记入个人名下,保费用于已退休人口的支付,因而称为名义账户。名义账户记入的利息与工资增长相同,谓之收入指数。如果一个人终生能享受收入指数,他的养老金就会达到制度设计的53%的替代水平。
但瑞典模式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自动平衡机制,即以75年为周期的预测资产与负债平衡为准,每年滚动预测一次,任何时候发现制度的资产大于或小于负债时,开始启动平衡机制:如果资产大于负债,将给个人账户记入高于工资增长率的利息率;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给名义账户记负利息率,直到资产负债平衡。不幸的是,数据表明,名义账户制度建立以来的这十几年,更多的情况是负债大于资产。比如2012年以前的6年内,有3年记负利率,而工资则是年年增长的。这就意味着,名义账户的名义积累额慢于工资增长,未来养老金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必须指出的是,名义账户制度并没有解决激励问题。1999年65岁以前开始提取养老金的人口占退休人口的10%,65岁以后的占77%;2006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3%和60%。
更多相关资讯,点击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