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指数,引导民众为城市交通文明尽一份力
刘丽华:市民代表、网友代表老言曾创作了一幅漫画《看不透的红色》,拿了中国新闻奖漫画类的金奖。漫画中,那些闯红灯的行人都成了“色盲”,只有一个盲人和导盲犬没有闯红灯。老言,请问您上班是开车,还是走路呢?
老言:我是比较低碳的,一直都是走路。
刘丽华:据你观察,闯红灯的人多吗?
老言:我发现有些路口闯红灯现象的确很严重,比如白石洲路口,因为附近居住的人口比较多,一到上下班高峰或许他们都赶着上班、赶着回家,造成闯红灯现象比较多。
刘丽华:现在,交通文明指数后,您觉得这个指数对市民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引导呢,怎么让闯红灯的现象有所减少呢?
老言:我觉得发布一下还是好的。就像刘副部长所说的,交通文明,我们都身在其中。在知道这个指数之后,或许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如何为这座城市文明指数的提升尽到一份力。我觉得有发布比没发布好,这是量化的指标,而且是由第三方来监测发布的,就更好、更权威。
刘丽华:王教授为了解交通文明的实际情况,还自己走了许多路口观察。深圳发布了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是件挺新鲜的事,市民也觉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起码量化了。请您对这个事进行评点,这个指标对深圳文明能发挥怎样的引导?
王江:交通文明指数不仅是市文明办做的一件好事,也是统计部门对市民对政府的一项贡献。这个指标我大概看了一下,是非常科学的,取样抽样各方面都非常讲究系统性。
刘丽华:您走了一下,觉得深圳路口的交通管理能力和效率怎么样?
王江:因为平时老开车,这次我专门走走路去观察。走过两次,一次是在平时走的,另一次是在高峰时期走的;一次走了5公里,另一次走了10公里。我觉得总体情况还不错,市民总体还是比较讲文明,比较遵章守法,而且路口红绿灯的设置大部分比较合理。
当然,说到交通文明指数下滑,我也有感触,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有小部分市民守法意识还是有一定问题。第二方面,我们发现有时候车已经走干净了,红灯还亮着,就有一大批的人在走,觉得这种不算闯红灯,我想也许我们在灯的控制方面可以再灵活一点。第三方面,跟人们的心态有关系,有些人心态比较急,非要闯红灯,“咔”一下过去了,然后回头很骄傲地向后面说“你看,我过来了。”
另外,我们在对深圳的步行系统进行调查时也发现,深圳整体步行系统设置还不太成熟。步行系统做得比较好的是华侨城那里,属于交错式的步行系统,是整体规划的,非常好。但是,其他区域的步行系统都不太完善,设置的理念都是以机动车出行为主。今后,深圳如果把步行系统设置得科学系统一些,就避免了很多交叉,人也会走得非常舒服。
支招
各方
顽疾期待着综合药方
刘丽华:我们的城市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把人们闯红灯的行为真的降下来呢,从哪方面下手比较合适呢?市文明办有哪些考虑呢?
刘璋飙:闯红灯现象确实有一些是客观原因。但是我个人看法,更多是主观原因。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交通安全条例的人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去年,我们开展了“文明出行从我做起”行动之后,市民打进交警局的投诉电话明显减少。
我认为,不闯红灯,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负责任,对家庭负责任。交通事故一发生,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而生命是无价的。作为文明办,我们常提倡文明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深圳这座城市的文明每个市民都有责任,每个市民的文明就组成一条道路的文明,每一条道路的文明就是这座城市的文明。开车的品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城市的文明创建,需要大家都从小事做起,学会开车,学会走路,学会排队等。我们还在做一件事,就是到社区、到机关等开场百场文明礼仪活动,还要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广文明礼仪,让大家懂得不同场合的各种礼仪,提升基本素质。
刘丽华:今天专门谈路口闯红灯,如何破解这个交通顽疾,作为交通专家,王先生怎么为大家开一个药方?
王江: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药方。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人们的行为素质、心理因素,从教育宣传方面来加大力度,这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处方,既要提高行人的守法意识,又要健全法律政策。软的方面,就是人们的思想教育,刚才老言提到的让我想起了香港的做法,在香港的路边有不少卡通图画介绍交通安全,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卡通资料到处贴,到处发;硬的方面,可完善步行系统,要把步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纳入到议事日程,还要做好做实,方便居民出行。否则,走路找不到路,只有爬护栏了。
刘丽华:刘女士有什么建议?
刘丽莲:我觉得教育要从小孩做起。小孩上小学时,我们送他上学,他看到红灯就不走。我们有时候赶时间就说“可以走了。”他说“不行,你闯,我不闯。”我觉得,小孩在学校的教育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小手拉大手”推动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