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就正在公示之中的《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和《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两部规划的草案举行了一场公众论坛,邀请市民与专家建言献策。
“原以为一场程序性的论坛,没想到有这么多高水平的意见。”论坛的主持人,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说。在论坛上,涉及路名的诸多问题都引起了争议,在一些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
意见一:系列命名容易使人混淆
自今年11月10日起,深圳市规划国土委面向市民公布了《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和《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两部规划草案,整个公示期将截止到12月10日。在这两部规划中,《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主要解决了目前深圳道路存在的重名、无名、同音、近音等问题,规划共梳理次干路以上等级道路621条,其中保留了名称468条,更改名称113条,保留批准名称更改现状名称7条,更改批准名称保留现状名称11条,新命名22条。《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大运新城及龙岗中心城内的五个法定图则片区,面积约为26.65平方公里。共计新命名了173条道路,保留了33条道路名称,更改了15条道路名称,保留批准名称更改现状名称9条。 规划公示期间,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地名管理部门通过网络、信函、来电、调查问卷等方式,共计回收了一千多条市民的反馈意见。12月3日举行的这场公众论坛,则是整个公示期间最重要的意见征集环节。在深圳,有很多以某个字开头的系列命名,如中心区福字打头的路,梅林片区梅字打头的路等,这种系列命名虽然片区指位性较强,但具体到每条路却容易使人混淆。 论坛上,来自深圳市社科院的副院长黄发玉首先提出,他工作在市府二办,十几年来对附近的振兴路、振华路也没搞清楚。由此,对于《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中对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存在的“和”字、“秀”字等诸多的系列路名,他提出了反对意见。深圳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赞同黄发玉的看法,他认为,之所以类似的系列路名容易让人混淆,主要原因是该路名本身缺乏含义,因此,他建议深圳在起路名时,不要生造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