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尽管成人费心的为儿童安排快乐的童年,以及衷心的希望儿童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儿童却是和成人一样,每天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动,接受着成长的学习的挑战,暴露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存于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压力下。
“在关爱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是成人给儿童描绘的世界,也反映出成人对儿童的期待。尽管成人费心的为儿童安排快乐的童年,以及衷心的希望儿童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儿童却是和成人一样,每天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动,接受着成长的学习的挑战,暴露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存于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压力下。由于儿童的心智功能没有成人成熟,体能不如成人强健,经验能力亦不如成人丰富,因此儿童承受压力与挑战的条件与成人相去甚远。再者儿童所承受的压力常被成人所忽视,儿童又缺乏表达压力及求助的能力,他们的压力不易被及时发现与协助,也未能事先予以防范,所以儿童的困境实比成人们所知的为多。
儿童的困境大都在衍生出偏差或适应不良行为之后,才引起成人的注意。被注意到之后,也未必能获得正确与妥善的照顾。很多具不良适应行为的儿童,常常被冠以问题儿童的卷标。成人未能从儿童的立场去探究其适应不良的本质,又将儿童陷于成人的苛责与要求的压力之下,不但使得儿童失去渡过困境的机会,也增加了儿童适应上不良症状;有些则在进入青少年期才出现偏差行为。当前许多令人忧心的青少年暴力、校园暴力、飚车、自杀等行为,应是种根于儿童时期适应上的困难。本文将从儿童的情绪困扰来说明儿童的成长困境,并说明儿童在情绪困扰中的应对行为及情绪困扰儿童的辅导。
二、儿童的情绪困扰
儿童的每一个新经验、新学习及新技能的获得,都会促使儿童从原有的身心状态转化成新的身心状态。随着儿童的成长,社会、家庭均会对儿童有期待,儿童也对自己有所期待。身心状态的转化与内外在的各种期待,对儿童都是压力,此压力能促使儿童成长,也会造成儿童的适应不良。如Erickson(1968)所言,儿童成长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危机」(crisis)。危机之意为转化点,它既是开发与强化潜力的时机,也是易使人受伤与适应不良的时刻。亦即儿童在发展中隐含成长与适应不良的可能性。
国内有些研究者探讨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如扬玉女(民80)指出与儿童适应欠佳有关的压力事件,在家庭方面计有「父亲或母亲去世」、「兄弟或姊妹离摇埂ⅰ副桓赣H或母亲打骂」、「父母亲有不良的嗜好」、「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父母亲对我相当失望」、「家人经济发生困难或负债」、「家人不喜欢我所交往的朋友」等八项;在学校方面计有「学业成绩不理想」、「老师对我相当失望」、「未完成老师交待的作业」、「被记缺点」、「与同学发生摩擦」、「功课或作业不会做」、「在班上的地位不够高」、「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但遭受拒绝」等八项;在社会问题方面计有「迷上一个花钱或花时间的嗜好」、「药物成瘾」(如吸食安非他命)等。李源煌(民78)探讨国内儿童主要面临的压力事件,指出学生经常感受到的压力事件在家庭及学校方面有:缺乏父母的关怀、考试、缺乏同学朋友的关怀、学业成绩差、物质需求不能满足、父母打骂、缺乏老师的关怀等。在社会方面有绑架、强暴或暴力、车祸、生活空间拥挤等。
梁翠梅(民81)的研究以某一国小学童为受试,指出儿童生活压力事件的前十项依序为:(1)看到或听到绑架或歹徒勒索等报导,(2)学业成绩不理想,(3)看到或听到强暴事件的报导,(4)被父母亲打骂,(5)考试,(6)功课或作业不会做,(7)兄弟姊妹与我发生摩擦,(8)与同学发生摩擦,(9)空气污染,同学不守规矩。李源煌(民78)根据Chandler & Sherimis(1985)的儿童在压力中的反应组型,发现其受试(四至六年级国小学童)的反应型态为:约有63.3%的受试属于正常功能的反应组型,其余的有压抑型(9%)、依赖型(8.2%)、反抗型(7.8%)、过度好动型(6.5%),被动-攻击型(5.2%)。 国内尚有其它关于儿童适应不良行为的研究与论述,说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特质等因素与适应不良行为的相关,以及对于儿童适应不良行为之辅导等。这些论述与研究呈现一个事实,即儿童有着多重的压力,而儿童在压力之下,有不少人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反应组型。 从压力事件适应不良的行为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份几乎被辅导人员或教师、家长们所忽略,那就是在压力事件中,儿童所产生的情绪困扰。Renn(1989)指出情绪虐待」(emotional abuse)对儿童的伤害甚大。Renn认为情绪虐待包括身体虐待(physical abuse)、性虐待(sexual abuse)及忽视(neglect)。这些虐待与国内儿童所面对的压力事件中之「父亲或母亲的打骂」、「缺乏父母亲或老师的关怀」、「强暴与暴力」等相当。Johnson(1989)亦强调儿童的「情绪困扰」(trauma)会导致儿童产生严重的适应不良症状。Johnson认为导致儿童心理困扰的因素有三大类:牺牲(victimization)、丧失(loss)和家庭病症(family pat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