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街大片梧桐 付兴华 摄
法国梧桐 昆明怀旧 种满梧桐的金碧路曾是洋人街
法国梧桐树又名悬铃木树,是世界五大行道树树种之一。19世纪中叶,奥斯曼主政法国巴黎期间,他所实施“街道两旁种植乔木、开辟绿地公园、建设林荫大道”的城市规划布局,被西方诸国所效仿。上世纪初,法国人把梧桐树带到上海的法租界种植,后因其树冠大、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修剪整形、吸收有害气体等优点,被我国众多城市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建设。
云南解放后,昆明市长潘朔端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在东风路、人民路、北京路等主要街道种植了银桦和桉树,南屏街、金碧路、拓东路则种植了大量的梧桐树。
百年前的老昆明,两公里长的金碧路及其附近一片繁华热闹,外国商人蜂拥而至,外国机构林立街头,那时的“洋人街”便在这里。从早到晚,金碧路上总是熙熙攘攘,两旁的商店里充斥着一切“洋物”,西方贵妇人在这买洋纱、洋布,老昆明人会买一些洋油、洋碱、洋发烛(火柴)、洋纸、洋酒尝个新鲜,小孩子手里抱着的也是洋娃娃……
上世纪70年代,金碧路街道不宽,但已成为非常成熟的一条街,两边的梧桐树枝叶已经合拢,形成一条长长的绿荫顶盖,这些梧桐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灵性,骨子里还带了些法兰西的闲适。
九十点钟的太阳穿过树荫,只见得到一缕缕耀眼的光柱,不需要戴太阳帽,皮肤还是水润水润的。行人、单车、汽车熙来攘往,偶尔也见得着马车,它们似乎不在乎时间,走得屁颠屁颠地,地面上还见得到长年累月碾出的道坑;昆明雨季的清新还带了一些凉,踽踽独行的人们沿街边走,不必担心淋湿,雨水穿过树荫,落在屋檐后又缓缓落下,好像每一滴雨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街边是清一色的木门,就是那种关门时要双手来抬的木门,一楼做生意,二楼住人,有的房顶上长满了草。晚饭时间,包子店、锅贴店、米线铺冒着腾腾的热气,老远就能闻见“南来盛”里飘出来的面包香味……
与金碧路相邻的是同仁街,它同样掩映在梧桐树之下,这里有很多法式元素的骑楼,明黄色的墙壁,暗绿色的窗棂,青石立柱支撑起走马转角的雨廊,户户相连,这里是孩子玩耍的天堂,他们光着屁股从这家跑到那家,不用担心被雨淋湿。骑楼的厨房也在一楼,油烟到处乱飘,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市井风情。
时至今日,梧桐树依然在巴黎的林荫大道上发挥着作用,而在昆明,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金碧路拆迁改造,道路被扩宽,梧桐树被移走,法式建筑几乎不复存在,如今在金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也是后来补栽上去的。
尽管如此,这些硕果仅存的梧桐树依然会成为永恒的时代经典,由它串起的是一个怀旧调子的昆明,那种淡淡的法国黄,那种包裹在黄澄澄的阳光里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