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其实,家长们一定要重视教育方式的。
1.没有榜样
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在他的生活环境里,如果有非常杰出的人,他能从这些人身上模仿到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如果在他的生命里,没有杰出的人存在,他无从看到好习惯的生活原形,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到好的习惯。如果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而无论这个榜样是你自己还是别的什么人。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童年时没有与杰出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成功的方法,不知道怎样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怎样把事情做对。
一个人要想成为杰出的人,那他就必须有导师的引导。
2.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
在一个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直接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
比如,如果我们成年人,告诉孩子要养成“每天阅读”“每天跑步”等习惯,就必须有“毅力”就必须“刻苦”。这会使孩子把“阅读”“跑步”与痛苦联想到一起,他一想到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忍受那么多的痛苦,就使他在好习惯面前望而却步。再有,孩子最初做某事时,比如“阅读”“跑步”等,没有人给予正确的指导,他没有找到正确的把事情做对的方法,凭着自己力气蛮干,这使得他在做这件事情上所获得的感觉是挫折感进而体会到极大的痛苦。这样以后在他的脑海里,一想到这件事情他就联想到痛苦,就会使他逃之畏恐不及。其实,任何习惯,在那个习惯了这个“习惯”的人的主观体验中,都不是痛苦,而只有在那些不习惯它们的人的感觉中,这些“习惯”才是痛苦。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所有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并且好习惯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家长要把这种信息准确地传达到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