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忧心忡忡地领着孩子到门诊强烈要求鉴别是否是“假性近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忧心忡忡地领着孩子到门诊强烈要求鉴别是否是“假性近视”。诚然,重视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是正确的,但过分恐惧近视的心理是不必要的。这也和目前仍在流行的假性近视学说不无关系。
为什么近视不宜再分真假
假性近视学说主要内容是:在视力降低的青少年中,主要是假性近视眼,假性近视眼是真性近视眼的早期阶段,假性近视眼视力“下降得快,恢复得也快”,变化是可逆的,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假性近视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使调节紧张或痉挛,时间一长,眼轴延长而变成真性近视眼。
现代研究表明,调节是引发单纯性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形觉剥夺或透镜去焦的实验性近视眼研究表明,调节不起主导作用,阿托品等调节麻痹药物是通过非调节机制阻止近视发展。另外,近视眼的调节并不像以往想象的那样过度或痉挛,而是相对低下和迟滞。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盛行“假性近视学说”,至今公众和有些医务人员仍然非常熟悉和使用“假性近视”一词。不可否认,这个学说对推动近视眼的学术研究和公众对防治近视的重视发挥了很大的有益作用。随着对近视眼研究的不断深化和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专家们越来越考虑是否有区分真假近视的必要了。
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着名近视眼学者、教授等就提出不宜再分真假近视。再看下面几个事实:欧美诸国并不强调近视的真假之分,最多也限在学术讨论范围;曾经有过假性近视学说的日本和前苏联已经不再提及;即便是我国近视高发地的台湾岛内,1992年“卫生署”也明确表态:真假近视区分没有必要。
假性近视学说在我国盛行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各行各业招工升学对远视力的苛刻要求、人们对近视眼可治可逆的强烈心理以及众多五花八门近视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业竞争异常激烈,近视眼孩子在我们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公众对近视眼也越来越重视。近视眼可治、可逆的强烈心理是假性近视说法在群众中继续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厂家和机构研制各种近视治疗方法和用品并夸大其功效迎合患者心理也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曾有一个时期,“恐近病”流行,至今“流毒”没有肃清,我国成为世界性近视眼治疗的超级市场与试验基地。专家呼吁,理性地对待“远视力”和近视眼,不要盲目夸大单纯性近视眼的危害性。我国视光学的奠基人缪天容教授数十年前就说过:“有点近视又何妨?”我们的注意力更应该集中于青少年的远视和其他眼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特别是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来,我们熟悉的口号“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改为“保护视觉,防治眼病”!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