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韩祠橡木”
韩文公祠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麓,西临韩水,是中国所有纪念韩愈的祠宇中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原址在金山麓夫子庙。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且曾手植橡木于是处,遂将祠址迁至今址。
相传当年韩愈曾在祠前山地手植橡木。潮州人因崇敬韩愈,遂仿效其样在祠前栽植橡木,“经花之繁稀以科名盛衰”,《潮州府志》甚至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开,科名大盛”的记载。原橡木无存。2004年从韩愈家乡河南孟州移植了数棵,长势翠旺。石牌坊的“韩文公祠”四个大字,以及“天南碑胜"碑廊中名人留题的墨宝拓刻,均是感受潮风韩韵的珍贵文物。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韩祠橡木”的传说
历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记载。仅北宋年间,如宋绍圣四年(1097年)韩木花开,报捷者有3人;崇宁五年(1106年)又盛开,中举4人;宣和六年(1124年),花开又传中者3人。最为兴盛的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广东登进士10人,其中潮籍进士7人。这可能是潮郡学子见花开而信心足,发奋勤读,实际上是一种心里暗示的作用。可惜到清中期(约在乾隆末年),橡木不复存在,人们种上木棉树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