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原则,我们通过吃饭需要逐渐的培养孩子的咀嚼功能。
他生下来就只会吸奶头、奶嘴,他只能吃液体,他吸进去一咽就完事了。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唾液腺会分泌,他的牙齿会长出来,这样他就要逐渐过渡到吃固体的食物。
他的咀嚼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个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是五六个月前后到十个月前后。这是最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适时的给他加辅食,给他固体食物。但是固体食物不是一说加辅食,马上家里的新鲜水果蔬菜都让他吃了。应该先吃非常细腻的泥糊状的食物,逐步过渡到有小的碎块、软的碎块,这个碎块慢慢变大。因为他不光是咀嚼能力差,开始加辅食,很多孩子都还没有牙,尤其没有大牙,他的咀嚼能力很差,你给他固体的块太大、又很硬,进去以后他的消化道本身没有那么强,比如说消化液分泌也不足,肠子的蠕动力度也不够,所以有的孩子一开始加辅食,不是拉稀就是消化不良。
有的孩子表现食欲很差,体重不长。吃了很多,拉得也很多,大便次数多了,就是不长体重。也有的孩子吃的淀粉类的东西多,能吸收,孩子长得很胖,但是一做化验检查,营养不均衡。孩子胖不能说明这个孩子营养就好。胖可能是营养不良的另外一种表现。咀嚼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发展的一种行为。
另外,营养价值在哪?家长必须要掌握这个原则,比如说我看了很多资料和网上大家的问题都涉及这个,特别习惯给孩子,一说加辅食就是粥,花样还挺多。蔬菜水果都比较容易我们就可以加上去。但是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营养价值更高的食物添加得不够。比如说肉类的、蛋类的,这些东西我觉得现在我们有非常好的食品,吃起来也方便、简单、省事,营养价值也有保证,产品质量也有保证。比如说罐装的泥糊类的食品,这都是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现在有条件应该让孩子享受这些食物。
要注意添加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要大量的给孩子粥、淀粉类的、植物类的加得太多。加这个的原因我们也能够理解,我们中国人本身的饮食习惯就是以碳水化合物多,大人习惯吃什么,给孩子吃什么,实际上孩子不行。这样马上这些淀粉一加多了以后,等于你孩子的生活水平就下来了。快速的生活水平就降低了。他出了问题,你还要去买药、买营养品。再一个,食物的搭配,我们希望尽可能做到各种食物均衡搭配。
比如说孩子到了六个月以后,我们希望孩子每一天能够有一顿整餐饭,不喝奶了,全部吃饭吃饱。但是这一餐饭里,米面是多少,菜是多少,肉类是多少,鱼是多少,这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比例。这个比例经过我自己大量的实践体验,我觉得这一餐饭总量是多少应该是孩子说了算,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他不吃就不吃,绝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在强迫他吃。
这里面将近占一半比例的是肉类的食物。其次是米或者面,然后是饭。如果把孩子的所有食物分成6份,这三大类食物应该是肉占3份,米或者面占2份,菜占1份。我们的习惯就是米面多、菜比米面少一点,肉最少,这老年人可以,但是对孩子不行。孩子最开始的时候是全部喝奶,全部喝奶就等于全部吃肉,因为奶相当于液体肉。你加辅食加到一定时候越来越多的都是淀粉了。蛋白质的含量低了,所以营养就少。过去我们是因为生活水平达不到这种程度,我们想吃买不到。你想吃婴儿专用的适合于婴儿咀嚼的、适合他消化吸收的、没有引起肠道问题的食物,现在有了我们就应该满足。这样的比例搭配,再有一整餐饭里面的比例搭配,应该是肉多一点,其次是米面,然后是菜。三二一搭配好,这一餐饭既有营养价值,又能消化吸收,没有肠道不适应的成分。
因为婴儿食品都是经过大量的研究,那么多搞营养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共同研究出来的食品。可能里面有一些所谓的添加剂或者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合格的产品,是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好的产品,给孩子吃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比我们家里做的我认为可能更合理一点,科学性更强一点。而且我们实践中也体会到这个事。
第五个原则,整个给孩子在喂养过程中,从吃液体到固体要体现循序渐进,从事物种类的添加方面也要循序渐进,从吃的多少方面也同样是循序渐进。
不是说这个东西好吃,特别有营养价值,拿来就大口的吃。那不行。所以,尤其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东西,更要从少到多。一有一些东西你强迫他吃,可能吃不了几天他就坚决拒绝了,他每次吃得都非常不愿意,你又强迫他吃,他心理上对这个东西就不接受了。所以他有时候拒绝吃东西,不是说消化功能出问题了,而是说心理不舒服,吃这个东西就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