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孩子从出生后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当妈妈把手指放到婴儿的小手心里,他立即会抓住不放,若是将某个东西靠近他的嘴角,他也会迅速地吸允,这些都是孩子在动作敏感期的体现。动作敏感期会从0岁持续到6岁,在这期间孩子爱玩的游戏也会不断改变。妈妈会发现有段时间他特别喜欢捉迷藏,过段时间又会喜欢上垒高游戏,也许还会喜欢上各种的游戏。这些游戏有益于孩子的肢体发育,并能帮助他提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要点一:孩子对“捉迷藏”非常感兴趣,喜欢把自己藏起来
孩子在2—4岁时,会把自己藏在门后面、床下、桌子下、书橱等处。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藏起来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玩耍,还因为这是他探索空间的一种方式。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增加其动作的协调能力,还会提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经典事例
事例1:
“勤勤,吃饭了。勤勤?”妈妈喊着,却不见4岁的女儿去哪儿了。“勤勤——”女儿到底哪去了呢?阳台没有,书房没有,卧室没有……
妈妈已经开始着急了,她推开洗手间的门,发现门不能完全打开。妈妈向门后一看,“嘻嘻……”女儿笑着从门后溜出来。妈妈摇摇头,真是无奈,想要批评她两句,但看她可爱的样子又不忍心。“宝贝儿,你让妈妈着急了。”妈妈故意皱起眉头说。“嘻嘻,妈妈找到我了。”勤勤高兴地说。“唉,真是拿你没办法。”妈妈叹了口气。
事例2:
妈妈在客厅看着电视,却发现3岁的旭旭自己玩了好久都没出来。去房间看看他在做什么,妈妈想。
一开门,妈妈吓了一跳——床上的被子都被他扯到了地上,可是儿子呢?“旭旭,出来!”只见旭旭从被子下面爬了出来。“你在做什么?”妈妈生气地问。
“我在钻地洞,藏在地洞里。”旭旭说。“地洞?你把被子放在地上当地洞来钻?”妈妈不解地看着儿子,突然妈妈明白了,原来儿子是在模拟一个地下的空间。
妈妈不生气了,转而问儿子:“你在地洞里都看到什么了?”“小鼹鼠在地洞里,就是动画片里的小鼹鼠。”旭旭说。原来儿子看了动画片后,十分想知道地下的空间是怎样的,于是就像小鼹鼠一样藏进了“地洞”,妈妈觉得旭旭真可爱。
事例3:
3岁半的璐璐十分喜欢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璐璐藏好后,妈妈都假装在寻找,然后惊喜地喊道:“哎呀!原来你藏在这里了。”璐璐就会“咯咯”地笑起来,说:“妈妈,再来。”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藏起来,等着妈妈找。
教育感悟
不同的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的物品,但孩子偶尔会发现某些空间还可以容纳自己的身体。在不同大小的空间里,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大空间”藏进“小空间”,孩子喜欢大小空间交替所带来的乐趣。这时,孩子就会喜欢上“捉迷藏”,常常把自己藏起来,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空间的神奇。
其次,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孩子还能获得各种方位的概念。等他略长大一些,就会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规则更多的捉迷藏游戏了,并且会在游戏中学会寻找更为隐蔽的空间,并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
妈妈妙招
1.不要责怪“藏”起来的孩子。
妈妈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动作敏感期时喜欢探索空间的行为,就因为孩子常常“玩失踪”而感到恼火。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让自己担心,总是藏起来让自己找不到他。如事例1中的妈妈,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女儿不知道哪去了,就会十分着急。其实,这只是孩子想要和妈妈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所以,妈妈不要因此而责怪孩子。
当妈妈发现孩子藏起来时,不要以为她是故意让自己担心的,要知道这只是孩子在动作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妈妈不妨假装寻找一会儿,然后再找到他,这样孩子一定会很高兴。
2.理解“藏”起来的孩子。
当孩子在电视上或图画书中看到某些地方时,这些不同的空间就会在他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他会想象如果自己在那样一个空间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另一种空间是怎样的呢?所以,他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模仿另一种空间的生活。
如事例2中的旭旭,在看了关于小鼹鼠的动画片后,就会模仿小鼹鼠钻地洞的样子,把自己藏在被子里。对于他来说,这种隐蔽而奇妙的空间,给他带来了许多的乐趣。这时妈妈要理解自己孩子,不要以为这是他调皮淘气的表现,其实他只是在玩一种探索空间的游戏。
3.和孩子一起捉迷藏。
在孩子看来捉迷藏十分有趣,但妈妈可能会觉得找来找去的游戏很无聊。尽管如此,面对喜欢捉迷藏的孩子,妈妈也应该配合一下。常常和孩子一起捉迷藏,孩子会感到很开心。所以,妈妈要满足孩子的探索需求,让孩子快乐地度过每一个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