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6月21日,端午节前的最后一天,一场份量颇重的城市主题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推介会的主题,叫“深圳故事”,顾名思义,主角自然是“深圳”。
6月21日,端午节前的最后一天,一场份量颇重的城市主题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
推介会的主题,叫“深圳故事”,顾名思义,主角自然是“深圳”。由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这场活动,参与的中外嘉宾和媒体总人数约250人,其中包括中宣部、外交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领导,还有120余位驻华使节等外宾,可见份量非同一般。
将城市形象、科技创新、城市文化、多样美食、潮流时尚等综合一体进行推介,对深圳来说是第一次。开个好头,相当重要。深圳通过各种形式的推介,展现了鹏城的“六美”(“国风之美”“科技之美”“时尚之美”“山海之美”“城市之美”“舌尖之美”),比亚迪、华为等扛把子企业也到场助阵,而最别出心裁、也最重磅的活动安排,当属现场炸裂的舞剧《咏春》演出,引来无数掌声。
驻华使节代表卢森堡大使俞博生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感受到深圳蓬勃向上的活力以及无限的潜力”。俞博生多次到访深圳,他认为深圳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是现代化发展和自然保护融合极佳的典范。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也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深圳。它依然是那个思维缜密、智商极高的理工生,把科技创新玩成了绝活,同时,它身上的文艺气息却也日益浓厚,独家打造舞剧《咏春》,文艺爆款风靡全国,论琴棋书画,这个全球设计之都和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同样长袖善舞。
深圳,你变了。
1、“深圳文化”,强势进击
无论是内在发展,还是对外扩展,深圳走的都是一条“软硬兼施”的路子,硬科技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原本作为短板的软实力,也在迅速补上。
你看看这些年深圳在文化赛道上的进击,攻城略地的战果可圈可点:
2023年6月,举办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发来贺信;
举办文化产业第一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今年是第19届文博会,国内外一共有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
举办深圳设计周,这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创意设计盛会,深圳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
过去19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均20%的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2022年突破2600亿元,占深圳全市GDP的8%,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深圳近年在文化上打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大工程”,接下来,“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也将拔地而起,这里会成为全国文化地标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大论坛、大展会、大平台、大产业,深圳文化圈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大爆款。
2、《咏春》,舞剧史上的一束灿烂阳光
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最终都是要靠名作来证明,文化名城也不例外。事实上,深圳也不满足于创造最好的智能手机、电动车、无人机和高端医疗器械,它也有个执念,就是为世界贡献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文化经典。
这次在推介会上登台亮相、2022年横空出生的舞剧《咏春》,就寄托着深圳的文化野望。由深圳歌剧舞剧院编排演出的《咏春》,其主创团队堪称国内顶配:
编剧是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编剧、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
舞坛编导是“双子星” 周莉亚和韩真,经典作《只此青绿》正是由两人共同执导;
作曲是著名音乐家杨帆;
灯光设计是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
服装设计,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阳东霖;
造型设计,是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编剧徐珺蕊;
从主创阵容来看,《咏春》堪称豪门盛宴,这是深圳文化创作上少有的大手笔。而《咏春》也不负众望,为舞剧艺术打开了新高度,它把“咏春拳”与“香云纱”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一招一式充满爆发力,一收一放之间也蕴藏着无尽美感。所以,在《咏春》在12月深圳成功首演之后,即又登陆B站跨年晚会,直播当晚人气峰值过2亿,火爆出圈。
今年4月份,《咏春》在国家大剧院连续3天上演5场,北京场所有场次门票均已售罄。五月,《咏春》登陆华表奖颁奖典礼舞台。
有人曾这样评价《咏春》:“它是中国舞剧史上的一束灿烂阳光”。驻华使节今晚在观赏《咏春》后纷纷点赞,通过《咏春》,他们看到深圳设计活化了广东“咏春拳”和“香云纱”“双非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得以一窥文明交流互鉴和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
对深圳来说,《咏春》舞剧是一出苦心孤诣的大手笔,同时也是一盏灯塔,它为深圳打造第一流的文化爆款,探照出了一片宽广海域。
深圳虽然年轻,但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它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周边的佛山广州中山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博大精深,咏春和香云纱正是岭南文化的结晶。而相比其他城市,深圳的国际化和数字化程度,又先行一步,这就为深圳基于本地文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并大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和外延。
《咏春》之外,还有《深AI你》,中国舞剧历史上首部探讨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关系与可能的作品,有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33集电视剧《青春之城》,有中国首部以科幻手法拍摄的城市视觉片《敢闯敢试》。相比其他大城市,深圳的文化探索,拥有更多科技的数字因素、包含更多对未来的追问,它背靠着莲花山,目光始终面向着澎湃的太平洋。这是深圳打造文化爆款独一无二的优势。
3、成为文化高地,深圳手握“四张王牌”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深圳很想尽快在文化赛道上有大作为,但它也清楚,打造文化经典,非一朝一夕之功。好比一棵树,你让他生长在有阳光照射、雨露滋润的地方,它自然会茁壮成长,直到有一天,高耸入云。
在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要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
打造文化高地,深圳具有充足的底气。毕竟,它收上握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四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年轻人多。
深圳的年轻人占比,在全国城市中最高,平均年龄自然也是最年轻的。蔚蓝青春 ,构成“深圳故事”的底色,而年轻人正是文化创造最重要的源头活水。《咏春》的主演,恰恰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主席、《咏春》编剧冯双白这样评价:“深圳的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是真正的把自己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真正的出拳,真正的发力,真正的互相击打,因而在舞台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舞剧的一种质感,这种质感也决定了舞剧《咏春》的独特审美,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第二张王牌,最发达的科技产业。
深圳是“工业第一城”,也是科技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地方,科技正在深度重塑人类文明,也为文化表达提供了全新的媒介和形式,因此,科技势必会成为深圳撬动文化产业的超级杠杆。
第三张王牌,有最具影响力的平台。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设计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这些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平台,它所吸纳的顶级资源,是其他平台难以望其项背的。“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这些平台,就是深圳文化产业的高山和大海,它们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最得力的跳板。
第四章王牌,是一流的城市文明。
文化靠人创造,而深圳人的高素质和精气神,可谓全国公认。这里的汽车会主动让行人,这里有186万“红马甲”志愿者,这里的卫健委会在情急之下喊出“电话发我”,当有情有义成为1760万人的道德共识,源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创作,也必然是充满感染力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文化名城,比成为科技名城,要难得多,但深圳毅然走上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伦敦、巴黎、东京,这些文化名城都经历过类似的历程,经济保持领先,文化厚积薄发,两者相得益彰。选择做时间的朋友,深圳文化,自然会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