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地宝 > 深圳交通 > 车主服务 > 驾车必看100条基本常识
驾车必看100条基本常识
2009-12-15 09:53【我要纠错】

  10. 封袖不用再打蜡

  第一次清理完毕,用震抛机把釉封入车漆。这是一项新技术,封完釉的车一年之内不用再打蜡,只用清水清洗后用干净的麂皮布擦干即可,而且防氧化、防紫外线、保持车漆不会褪色。最后可在轮胎、保险杠、轮眉等部位涂上相应的保护剂,以防老化。

  11. 开车时记住一定要把领带放在安全带的外面这是为了防止领带在下车时变成皱皱巴巴的腰带。

  12. 如有需要,还可以购置一套车内西服架,它可以固定在前排座椅的背后开车见客户前,把崭新的西服装在西服套中,记得一定要这样。

  13. 高跟鞋是开车禁忌如果鞋跟太高,很容易卡到油门和刹车下面。也不建议穿拖鞋,因为它容易滑落,让你控制油门和刹车时没有分寸感。

  14. 头发长的人,开车时可以考虑将长发束起

  不然开窗的时候,头发就完全不受控制了。

  15. 别把你的会议记录本、钢笔塞到仪表板和风挡玻璃的夹角上,一方面影响视线,另一方面刹车时容易飞起来打到自己。也不要在中央后视镜上挂一些平安符和吊坠,不但交警会找你麻烦,而且在紧急情况下非常不安全。

  16. 夏季开车,太阳镜十分必要

  不宜戴颜色太深的太阳镜,太暗的颜色会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你作出错误的判断。过深的太阳镜会将驾驶者对情况的反应时间延长100毫秒,结果增加了2.2米的急刹车距离。偏光片可以滤掉太阳反射来的多角度光线,经常需要面对阳光的人也可考虑带偏光片的太阳镜。

  17. 大家都喜欢赤手握方向盘开车,图个方便省事,但这样确实有损健康:

  机动车发动时或行驶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这种震动对人体有害无益,会致使神经系统功部下降。所以开车时最好能戴上手套。

  18. 把好方向盘是开车的第一要点:

  无论在何时,都应该把两手放在方向盘的9点和3点的位置上,而且不要太过用力把稳就好。

  19. 怀孕的女士通常都不愿意系安全带,以为这样会压迫到胎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定要提醒她系上

  安全带的肩带上部应置于肩月甲骨的地方,而非紧贴脖子,安全带的肩带中部以穿过胸部中央为宜a不要压迫到隆起的肚子,安全带 的腰带应置于腹部下方,不要压迫胎儿,身体姿势要尽量坐正,以免安全带滑落压到胎儿。

  • 12306火车票候补购票攻略(方式+规则+技巧)

    12306网站的所有注册用户均可自愿申请列车的候补购票服务。申请该项服务前,用户需进行人证一致性核验。目前已通过人证一致性核验的注册用户、通过核验的铁路畅行常旅客用户均无需再办理核验。

  • 12306火车票候补购票技巧

    怎么同样是候补,有的订单早早兑现成功,有的订单却安安静静杳无音讯?预估成功率有高有低,怎么拉高成功率?三个小技巧助你购票成功!

  • 深圳大鹏自驾车辆预约通行申请网址(官方入口)

    根据深圳交警消息,1月31日至2月6日期间,所有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自驾前往大鹏半岛的车主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否则按照违反限行进行处罚。

  • 2023端午节自驾车去深圳东部华侨城道路需不需要预约

    端午节开车去东部华侨城道路是需要先行预约的。网上预约成功之后,才能进入相关区域。

  • 开车去大梅沙车辆怎么预约

    在深圳交警或深圳交警权威发布公众号上面的预约通行栏预约,存在“爽约”行为3次的,将取消全年预约资格。

  • 深圳各类准驾车型年龄要求一览表

    18周岁以后就可以开始考驾照啦~但记得要取得相应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后,才能驾驶该车型的车辆上路哦~

  • 深圳申领驾驶证准驾车型年龄规定

    申领、使用机动车驾驶证要符合准驾车型年龄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准驾车型汇总来啦~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可以考哪种驾照哦~

  • 2023年深圳车牌竞价技巧(申请条件+申请流程+报价流程)

    想要参加深圳小汽车增量指标竞价的个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已选择以竞价方式取得指标;已按照规定缴付竞价保证金;经指标管理机构审核合格,确认申请编码为有效编码。

  • 深圳准驾车型及代号一览(2023年)

    不同的准驾车型所对应的准驾的车辆有所不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准驾车型及代号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自驾车回深圳需要核酸检测吗

    从2022年12月11日开始,不再对来(返)深人员采取疫情核查防控措施。大家出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即可。

  • 外地自驾车回深圳需要哪些手续

    从2022年12月11日开始,不再对来(返)深人员采取疫情核查防控措施。大家出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即可。

  • 深圳自驾离深有哪些规定

    是否需要隔离以目的地城市实际执行的政策为准,建议出行前咨询目的地疾控中心或政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