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龄期心理的发展
(一)学龄期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学龄期儿童感觉的发展
⑴ 视觉的发展 儿童视敏度的发展随年龄而增长,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增长速度要比幼儿期缓慢,但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差别感觉性,要比学前儿童有显著提高。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颜色差别感受性方面。
⑵ 听觉的发展 听觉随年龄而提高,对纯音的听敏度要到13~14岁才能发生显著变化,并能接近成人。一年级就能辨别四声、相近的语音,中年级能辨别母语的细微语音差别。
⑶ 运动觉的发展 初入学儿童在写字和精细手工动作方面尚不熟练,儿童运动觉的精巧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在8~14岁可以提高60%以上。
2.学龄期儿童知觉的发展
⑴ 形状知觉 初入学儿童仍然存在着以熟悉的物体替代形状名称(如手绢形、窗户形)的现象,他们有突出物体形状特征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形状知觉发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和教科书上出现的几种几何图形。平面形状知觉先于立体形状知觉的发展。
⑵ 方位知觉 有关研究认为7~8岁儿童能够辨别对面人的左右,10~11岁儿童可以正确地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关系,即将左右的方位知觉上升到概念水平。
⑶ 距离知觉 一般认为小学儿童在接近的空间环境中确定对象间的距离,但对较长、较远的空间距离往往混淆不清。时间知觉发展较晚,但小学儿童对小时等时间单位的知觉能力明显提高。
⑷ 观察 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系统知识,都从观察开始。小学儿童的观察特点是:
① 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 从模糊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③ 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能力:
① 在教学中运用感知觉发展规律,提高儿童分辨事物的观察能力。运用对比原理,运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运用对象各种组合的特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② 充分发挥词对儿童观察事物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提出观察任务,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等。
③ 通过作业课,发展儿童独立观察能力,如作文和绘画等。
④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实际活动中,有目的的引导,指导儿童进行观察。把握日常事物的特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以提高辨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