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我补充: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长时间压迫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看电视、玩游戏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眼睛会同时出现调节紧张和集合转动即双眼内转以看清字体等近反射现象。近距离读写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从而可以注视到书本,正是这种转动时间一长,将导致视疲劳,并迫使眼轴拉长,使睫状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从而形成了近视。所以治疗近视的关键就是解除学生近距离读写时产生的调节紧张、集合转动即视疲劳现象。
0.8是预防近视警戒点专家指出,当视力处于0.8的时候,是预防近视的一个警戒点。如果注意保护眼睛,视力可恢复到1.0的正常范围;相反,如果不加注意,视力进一步下降,则会增加恢复的难度。
专家认为,早期低度近视的症状并不太明显,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爱眯着眼睛看远处物体、斜着眼睛看东西,或者感觉眼睛发胀、眩晕不舒服,眼前出现蚊蝇飞舞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小的黑影,这些都是近视的前兆症状。此时应以预防为主。家长应每半年带孩子查1次视力,做1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医学验光、眼压测量、超声波眼轴测量等。归根到底,对于近视防重于治,不要等到近视了,才想起治疗。对于14至20岁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竞争激烈,学习强度大,用眼时间长,所以大多数近视患者在这个年龄段近视度数迅速加深,应每3个月查1次视力,每个假期做1次全面检查,如有异常应立刻进行矫治。
>>更多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