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路
衡山路可以说是徐汇区最为旅游观光客人们所熟悉的马路之一了,或许是因为它的一头连着徐家汇商业繁华地段的缘故,或许是这里夜晚灯红酒绿酒吧一条街的名声在外,然而在大多数了解衡山路前世今生的老上海心里,这条素有东方“香榭丽大街”美称的衡山路,绝不仅仅是这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东西。
一直以来,衡山路就是一条绿荫叠翠、整洁幽静的街道,它自东向西沿线串联起来的乌鲁木齐路、高安路、吴兴路、宛平路、余庆路、天平路都属旧时法租界地面,这一带保存了为数众多的美丽街区和韵味老房子,见证了上海的百年历史。衡山路人行道上种植的法国梧桐年代久远,是沪上梧桐树最密集、景观最优美的道路之一。繁茂的枝叶在道路上方汇合,夏日遮阳避雨,惠及行人;秋天落叶纷飞,在落日余晖渲染下缤纷如画,因此,若想看‘上海最美丽的梧桐大道’,那么请你去衡山路上走一走,一准不会让你失望。
梧桐林荫大道——衡山路
在我记忆里,过去衡山路上行驶的只有15路公交车,并且还是那种噪音低、污染小的无轨电车;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无轨电车已不见了踪影,衡山路上终日车水马龙,往日那份宁静受到了干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又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很无奈。
位于衡山路和广元路、宛平路口的衡山公园,始建于1925年,原名贝当公园。公园面积很小,除了绿树、花坛、步道、长椅这些基本元素外,公园的主要看点就是园子中央占地1000平方米的大草坪、以及草坪边的沈钧儒塑像。由于地处清净街区,闹中取静的环境也许是这个小小公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冬日能够靠在公园的长椅上沐浴暖阳、夏季则可以坐在紫藤长廊下感受清凉,所以,这里常年来颇受老年朋友和推婴儿车的家长们的喜爱。
很久以前,我也曾推着孩子环绕于公园大草坪漫步
坐落在衡山路近天平路口的衡山电影院,为这个以文化内涵见长的街区增添了一道风景。上世纪60年代起,沪上影院按新片拷贝放映先后次序,分为三轮级次,衡山电影院属于首轮影院,因为其满足了有冷气、软沙发座位、容纳观众数量上千这三个当时首轮电影院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自己孩提时的暑期,到这里看电影,最为看重的就是花上二角钱,能够在此孵上近两个小时的冷气,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可以说,当年影院门口“冷气开放”的广告牌真的很有吸引力的,就如当今夏日街边的饮食店,假如玻璃门上不贴出“空调开放”的字样,生意也会打折扣的。09年,观看《开国大典》时再次走进了这家影院,为了迎合如今市场需求,原来影院被分割成了座位数量不等的几个放映厅,往日格局不复存在,心中不免平添了几分怀念。
论起衡山路上的老建筑,本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坐落于衡山路、宛平路口的‘衡山宾馆’。该建筑建于1934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座具有现代风格的欧式建筑都是上海西南片区最高的楼宇,当初老一辈都把‘衡山宾馆’叫做十三层楼(该楼共计十三层),这个楼层数在那个年代的上海可以列入前十名了,绝对算得上是“高楼大厦”了。举两个例子来加深印象,其一,当年方圆几公里之内,只需登上两层高的楼房,即可把‘衡山宾馆’纳入视线,如今即使登上二十层楼,未必能寻到它的身影,因为今天的“十三层楼”早已淹没在了周围林立的的高楼之中了。其二,过去每到盛夏时节的夜晚时分,常可以瞧见有不少居住在衡山宾馆附近的居民端着竹椅、板凳到此纳凉,享受难得的、由十三层高楼带来的习习凉风。
衡山宾馆。画面中其右面的那幢建筑——衡山路525号、建于1932年的衡阳公寓
衡山路53号的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哥特式风格,属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礼拜堂采用陡峭坡度的瓦盖屋面,清水红砖墙面,比起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哥特式教堂来,外型上显得十分简洁;走进礼拜堂室内,但见厅堂高敞,精美的装饰加上柔和的灯光,虽处庄严之地,但仍然不会使你感到太过拘谨。
国际礼拜堂外景
国际礼拜堂内景
衡山路10号,现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4研究所。院内建于1923年的原美童公学宿舍楼为一幢西式建筑,清水红砖外墙,平缓坡顶屋面上布置着老虎窗,整体风格简练、规整、稳妥,是衡山路上比较吸引眼球的老建筑。
原美童公学宿舍楼
衡山路811号(徐家汇公园内)的小红楼(酒吧),原先是中国唱片厂院内的办公楼,建筑风格属于荷兰式花园住宅。以前经过这里时,只能隔着唱片厂的大门远远地朝它望上一眼,直到建设徐家汇绿地公园时,唱片公司被迁走,小红楼成了一家对外营业的西餐厅,如今,即使普通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近距离地欣赏它了。
中唱小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