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