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独立书店,设计商店
书店
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无论是你安居的还是陌生的,你都需要一个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它不同于你卧房的一隅或是商场的琳琅,也不同于郊外的松林或是水边的涟漪。 在香港,这个地方非小书店莫属。大陆客看台版书的新意与立场,港台人凑大陆书的实惠。 佩内洛普 菲茨杰拉德写过一部小说,叫《书店》。朴素的封面上写着忧伤的一句话: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可是,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资本压力的严酷考验之下,文化必然要让位,文化人也必然要妥协,香港的小书店常常栖身窄小楼梯通往的2楼。在那些悬挂在人群头顶之上的五颜六色的招牌、广告间注目搜寻,你会发现书店的招牌。
这些书店没有能力享受临街而立的奢侈,它们藏身于闹市两侧灰不溜秋的楼群之中,等待着你从街上的人流中叛逃出来,溜进一个幽暗的门洞,沿着窄小的楼梯往上攀登,往上攀登,市声被他们抛在脑后,时间仿佛停滞不前,在某一扇素面朝天的窄门后面,有一个堆满文字印刷品的世界正在等待着你。 小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所在,恰在于它的小而微温,店小人少,长桌短凳;免费派发的艺文杂志随意地摆放在一角,品性相近的书触手可及;或许在暖阳下,一只猫咪懒洋洋的躺在书架下打着哈欠;读书人悠然自得地摩挲着每一本书,不着急的买,也不着急的不买,只是想与书再多一份的亲近和喜乐。这是都满书却空无一物的大书店无可比拟的气氛,它私密而真实,有尊严有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