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猪笼
把做成小猪形状的月饼,装进竹篾编的小笼子中,中秋节时用红线戴挂在孩子们胸前、脖子上或小竹杆上,笼子一头是红色一头是绿色,有的还绑上彩带或碎花,既是旧时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又是小孩子的玩物。除了猪笼饼还有鸡笼饼、鱼笼饼等,以这种方式迎接庆祝中秋节是粤西湛江、茂名和广西钦州、玉林及海南等地中秋节时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吴川、雷州、廉江、麻章等地的村民们就开始编竹笼,一直持续到八月十五,这段时间,各村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碌着买竹子、开篾、浸柱、织笼、着色、扎彩,一家大小围在门口的大树下,邻里串门,你帮我编,我帮你织,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中秋气氛也越来越浓。
据有关史料记载,湛江中秋节编猪笼、鸡笼、鱼笼,做猪笼饼、鸡笼饼、鱼笼饼的习俗与做月饼相伴共生,源远流长,已有300多年历史。湖光岩一带流传的故事说,清朝时“富甲一方”的韦士英家的厨头韦应盛,做得一手好点心茶肆,手艺非常了得,每年中秋节做月饼前试炉温时,把饼皮和馅捏成猪仔等形状,烤出来后味道可口、形态可爱,很受孩子和村民们的欢迎。乾隆皇帝南巡时吃了他做的点心,大加赞赏,使其名气远扬。后来,每逢中秋他除了作月饼,还专门作“食得又玩得”的猪笼饼、鸡笼饼、鱼笼饼,受到十里八乡村民的喜爱,令人爱不释手,慢慢成为中秋节时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祭品和美食。
拜月佬
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作为沿海地区的湛江,一直有中秋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拜月的风俗习惯。
中秋拜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雨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贡桌。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约8点钟,村民、渔民们各自在家里的庭院中或渔船甲板上,支上贡桌,摆上月饼,米酒,猪笼饼、鸡笼饼、鱼笼饼和水果等中秋食品、点三炷香,全家人由家长或老人引领,面向皓月苍天三叩首三作揖,称为拜月,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之后,一家人才可以开始吃月饼、水果,赏月、猜灯谜等。
在湛江一些沿海的村庄,也有中秋节当天拜神灵和祖先的活动,一般由家里的老人,中午时分带着烹制熟的猪肉、鸡、鸭和月饼、水果等贡品,到自家附近的庙宇或祠堂进行祭拜活动,之后把食物拿回去一家人分享,表达人们祈求健康、平安、丰衣足食、事事顺利。
看浮针
水上浮针现在是一项小学物理力学实验,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一项民间人们测试运气的重要方式,更是中秋之夜湛江一些村庄独特、神秘、重要的民间习俗。女孩子们在这天一般都要在妈妈的指导下看水上浮针,祈求嫦娥姐姐赐予好运气和智慧灵巧的双手。
中秋之夜,一家人赏完月、吃完月饼、聊完月话,差不多到12点月亮最圆之时,妈妈们就会带着即将成年的女孩子,端上一碗水,拿上几根针,带领女孩子们一起表演十分神奇的水上浮针。
首先要打出一桶清清澈的井水,再用一只干净的大碗,从还未落地的水桶里舀出一碗井水,碗要放在桌子或凳子上,不能放在地上,然后在水面上放一片薄纸,拿出一枚未用过的新缝衣针,放在纸上,纸慢慢浸湿后往下沉,针便可浮在水面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说能顺利完成浮针任务的女孩子在往后的一年内都会有好运气。当然,有时也会出现针不平衡和深入水里或沉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