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百姓不再“看病贵”、“看病难”医保支付即将迎来重要改革具体改哪里?如何改?这些内容都写进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
未来看病就医将发生这些变化
♞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 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可从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
♞ 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
……
当然改革内容远不只这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新政出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出部署。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近日参加人社部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对政策进行解读
Q:您能否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背景?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指导意见》,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其指导思想包括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和医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等。
看完了背景,我们来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划个重点
改革五大内容 力度很大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实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 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
✔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 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 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
2、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
3、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4、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
✔ 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可从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
✔ 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
5、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完善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实现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
有条件的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一部分医保资金,支持医疗机构运行。
各地9月30日前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还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比如
⇪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相关改革,建立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疗费用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支撑能力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切实控制费用过快增长。
⇪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 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将费用、患者负担水平等指标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为参保人就医选择提供参考。
⇪ 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等。
如何保证《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按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于9月30日前,拿出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地方工作落实
针对各种支付方式中要求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成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组,2017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加强技术指导等。
话讲到这里,该说的重点都已经说了,既然游戏规则已变,那么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
➽2017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 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
Q:如何进一步支持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医联体建设等各项医改重点工作?
人社部:
✪一是开展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时,主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患者向医院转诊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
✪ 二是制定总额控制指标时,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儿童医疗机构等适当倾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和儿童医疗机构发展。
✪ 三是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
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控费方面的守门人作用。
你问我支付方式对普通人看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那下面这个问题也值得一看
Q:如何防止一些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等现象?
人社部:
支付方式改革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推进。随着各地医保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协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对总额控制下的支付方式改革已经逐步接受和认可。
《指导意见》针对支付方式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总额控制、支付标准等支付方式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商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集体协商,形成共识。
❖二是完善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超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机构合理增加的工作量,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协议约定给予补偿,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营。
❖三是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工作,实现医保费用结算全口径全流程审核。积极探索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探索将监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促进医疗机构强化医务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