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监测分类指数比重
昨天,市文明办向社会发布了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3月份的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最高是去年12月份的75.53,最低是今年3月份的73.63,7个月来平均得分74.38,尚有大幅提升空间。
指数最能反映市民文明出行程度
去年9月份,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受市文明办委托,开始组织开展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调查工作。调查队选取了全市60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的4个路口分别在工作日和双休日进行两次监测,经过数据收集、审核、录入、汇总和分析等程序,编制出相关月份的城市交通文明指数。
据介绍,在监测点的选择上,调查队是根据交通局提供的一个抽样,从中选择交通比较繁忙的、没有行人天桥和隧道的交通路口,每个季度轮换1/3。调查队根据专家设置的分类指数、指数的权重以及计分标准对各个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的分类指数包括守法率指数、市民感受度指数、交通设施完善指数和人行道无障碍指数。其中守法率指数,也就是监测时间内路口依法通行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与通过综述之比占的权重最大,为70%,其他的三项指数各占10%权重(见图一)。也就是说,城市交通文明指数监测的结果,最能反映市民文明出行的程度。
各区得分不平衡
目前,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地文明出行,但是,从监测的结果看来,我市市民的文明出行程度以及交通设施完善程度等却不容乐观。
监测结果显示,从2009年9月份到2010年3月份指数变化情况来看,前四个月的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但从2010年1月份开始,指数有逐步回落的趋势(见图二)。而且即使“得分”最高的去年12月份,也只有75.53,距离拿满分或者是取得“优秀”的评价,还有较大的距离。而从四个分指数看,3月份得分最高的是人行道无障碍指数,可称作优秀,有90.80分,而市民感受度指数才只有49.52,也就是说平均起来,相当于几乎所有受访者只是选择了基本满意(50分)的答案。
而从各区的情况看,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以三月份为例,福田区获得80.95的高分,而盐田区才只有69.12(见图三),可见各区的城市交通文明状况仍较不平衡。调查队在解释部分行政区交通文明指数偏低问题时表示,根据实地监测调查结果,行人、机动车冲红灯是最重要的丢分因素。
每月发布指数把脉交通文明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璋飚表示,2008、2009年度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市在文明出行方面被扣分数较多,交通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市公共文明建设的瓶颈。因此,我市编制和发布交通文明指数,是要引起全市上下高度关注,通过指数来确定一个交通的文明标尺,吸引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唤醒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高度自觉。
刘璋飚表示,今后我市将每月在媒体发布交通文明指数,并将各区的交通文明状况清楚地展示出来,借此对城市文明现状和百姓行为常“把脉”、勤“诊治”,以推动各有关部门及各区有针对性地加强交通文明建设。
3月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得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