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
平湖位于西湖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为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景色天然。
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平湖区是指形成五湖之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有明圣桥横卧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有圆通桥与南湖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鳄湖位于平湖西北,冬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深,湖边林木苍郁,为五湖中幽静之区。鳄湖是西湖五湖中唯一以动物命名的一个湖,据说早年这里曾有鳄鱼出没。如今鳄湖的名称虽存,却早已不见了鳄鱼的踪迹,只有鳄鱼岛上的鳄鱼雕像以丰富人们对古时鳄鱼的想象。
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搓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湖湾曲折,可至杜田、半径。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搓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哥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1991年政府重新恢复菱湖,经几年建设经营,湖区景观轮廓已基本形成。
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湖湾深幽曲折,犹如四通八达的水乡,环境优美。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六桥
拱北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二桥,位于平湖与东江之间。北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创建,后历代均有修筑。原功能为西湖湖水满时通过此桥放水入东江,后桥面上亦通车做交通之用。由于惠州四周群山环绕,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当时水利甚差,此桥在西湖北岸起着泄洪和拱卫西湖的作用,故称拱北桥。
西新桥位于苏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一桥。苏堤和西新桥都是苏东坡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十分宏伟壮观。后曾多次重修。现桥是1983年修筑后的面貌。
明圣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五桥,为北宋太守陈称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惠州太守李几嗣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建国后政府两次修建。现为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船水泥平桥。
圆通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历代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又建一新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烟霞桥与鳄鱼岛遥遥相对,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时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著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了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迎仙桥是连接芳华洲与元妙观的通道,始建于宋代,清代废,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四桥,1986年重建。相传由此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遂愿成,故得名迎仙桥。
八景
苏堤玩月
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丰湖之间,堤上筑有西新桥,是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由东坡资助修建。东坡当年捐资修堤,是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苦,也在平湖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尤其是每至月半,月明星稀,堤上赏月往往令人心旷神怡。九百多年间,苏堤西新桥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其间。每当月明星稀,水面金波璀璨,湖光月色,景同瑶岛,清文学家吴骞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故称“苏堤玩月”。
玉塔微澜
玉塔即泗洲塔,始建于唐末,现存塔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出资整修。它建在平湖西山上,端庄挺秀,是西湖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当年苏东坡寓居惠州时对此塔情有独钟,称之为“大圣塔”,并在其著名的《江月》诗中对湖光塔影有精彩的描绘:“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每当月夜,明月东升,微风舒波,塔影卧湖,湖天荡漾,塔光摇曳,遂成一幅难描难画之微澜玉塔图。玉塔微澜一景由此流传至今。
孤山苏迹
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孤处于湖中而得名。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山上松林下有苏东坡侍妾王朝云墓及六如亭,环境幽静宜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辟为游览景点,先后建有登山亭廊、东坡纪念馆、东坡寓惠书迹(碑墙),和东坡居士塑像。这些建筑物依山而设,依势而建,因景而立。按不同建筑为主景,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使整个景点既有石径通幽的山林野趣,又有开阔通畅的堂馆庭园。游人至此既可饱览湖上风光,又可访古探胜、休息、品茗。是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留丹点翠
留丹点翠是点翠、枇杷两洲的统称。这里湖光萦绕、林木常青,在潋滟湖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碧翠夺目。洲上古树苍翠,留丹殿阁红墙碧瓦,朱红圆柱,掩映于扶疏绿叶之间;四面碧波千顷,景色犹似湖中琼阁。南面筑有九曲亭桥与孤山相连;北面建有偃龙桥与芳华洲相接。明代才女孔少娥曾在《点翠洲诗》中赞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故历来有点翠洲之名,为惠州岛景之冠。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洲上建“留丹亭”,并集苏东坡、文天祥句为联:“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故有留丹点翠之景称。
芳华秋艳
芳华洲原是湖中一岛,与元妙观隔水相望。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偃龙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于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花洲在其东,横舟即至;丰渚据其北,近在咫尺。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拨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像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榭相映争辉,构成一幅西湖秋景。
西新避暑
西新原叫西村,在披云岛上,即现惠州宾馆所在地。苏东坡《西新桥诗》:“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即此。明代万历年间,岛上建有西新园,园中树木嫩绿婆娑,荫可蔽日,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吴骞有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杨,绿嫩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园中亭台楼榭,以园而设,依景而立,巧妙地创造了园中有园,岛外有岛的不同园林空间。进入此园,夹道蒲葵绿荫楚楚,临湖亭榭习习生风;隔湖浮碧,一桥飞渡,石林竹径,别有洞天。园景布局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堪称避暑胜地。
花洲话雨
百花洲,原是平湖中花圃,分莳繁卉,灿烂芳菲,香风半湖,古称花墩,后冠以花洲佳名。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古往今来,游人爱到此观花赏景。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榜岭烟雨空濛,云翻雾复,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红棉春醉
红棉春醉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诗咏相赞。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请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每当榜岭春明,平湖日暖,万花竞放,如晴空火盖;风吹花落,争染绿波,如流红逐水;棉絮飘忽,若滚春雪,实为惠州西湖别开一景。
惠州热门景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