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曾这样描述常德公寓:“张爱玲的家,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栋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不蓝的晴天下面。”
其实张爱玲的居所上海很多,但我还是觉得“常德公寓”比较形象的描绘出张爱玲在人们中的感觉。
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曾这样描述常德公寓:“张爱玲的家,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栋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不蓝的晴天下面。”
原名爱林登公寓(或爱丁顿公寓)的常德公寓,位于常德路(原赫德路)195号,张爱玲曾在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39年张爱玲与姑姑、母亲同住于51室,后赴香港大学进修。香港沦陷后张爱玲迁回上海,在此度过了1942年至1948年五年光景。
当年张爱玲住在这里的时候,这栋公寓的楼下曾开了一家咖啡店,这家咖啡店见证了张爱玲生活的很多场景。
但随着张爱玲上世纪50年代的出国,这家咖啡店也历经沉浮,变成了普通的眼镜店甚至是卖盒饭的店。这些店着实与张爱玲的气息相差太远,让“张迷”觉得是对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的浪费,所以在常德公寓被保护与改建之后,在曾经的咖啡店的原址,开了一家名为“Ling’s Café”(又名千彩书坊)的书咖。
这是一家以张爱玲概念为主题的书咖,书咖里有贴花的墙纸,做旧的家具摆设,墙上挂着水墨的中国画,木质书柜上满满的书。一些在大陆鲜见的张爱玲的书或者是关于她的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放在一角的老式留声机播放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音乐,有一种把人带往张爱玲笔下旧上海的魔力。而Ling’s Café的老板娘——Mary Ma,从谈吐到待人接物,也总是带有浓浓的上海气息。难怪网上有这样一条对老板娘的评价:“美丽纤细的上海女子,浑身上下的文艺范儿。”
由于一开始的装修就参考上世纪旧上海的风格,所以在墙壁上挂上画,就很有画廊的感觉。想到这一点,Mary就干脆把自己收藏的中国画挂到店内,明码标价,如果有人想买,那就直接搬走。
这些画一般都是来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目前市场上对他们的作品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所以价钱也较为便宜。但Mary并没有为了赚钱而随便把画拿出来卖。她认为只有自己喜欢的画,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于是挂在店内的所有画,都是Mary自己买来收藏的。她坦言,相对于提供咖啡和餐点,这是书咖最赚钱的一部分。“因为就算是那些暂时没有卖出去的画,我这样放着,它每天也都在升值。”对于咖啡店充当画廊这一功能,Mary觉得是对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而且重要的是,因为少了作为专业画廊的支出,Mary的画可以卖得稍微低一些,这样很容易吸引到专门收藏中国画的藏家。往往这些藏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一旦打开切口,就有了固定的买家,所以画的流通性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咖,除了可以买到值得收藏的中国画,还可以买到你看中的任何一本书。只要是放在书架上的,不论是外文的工具书,还是Mary从台湾带回来的市面上没有的书,都可以打包带回家。而这些书当中,最为畅销的仍是关于张爱玲的,不论是张爱玲全集还是解读她的书,都很受欢迎。一位顾客在网上对书咖的点评是,可以买到一些英文的书,而且价钱比卓越还略微便宜些。
上海这样房子老房子很多,房子里有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