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疯”的宝宝可能更聪明
两三岁的宝宝,虽然已经能够区分“我的”、“你的”,但是自我的认定还是主要来自客体,特别是成人的评价和肯定。如果妈妈平时很忙,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少,宝宝有了什么收获,得不到妈妈的关注,宝宝就会出现“交往饥渴”。
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宝宝觉得妈妈闲了,又有对宝宝态度很好的客人在场,就要把自己新学会的东西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客人出于礼貌,一定会表扬一番的,但是宝宝并不知道客人是出于礼貌才恭维他的表现的。被认可的喜悦让宝宝喜欢上了这种展示自己的方式,间接弥补了宝宝对于妈妈肯定的“饥渴”。从这个角度来讲,宝宝“人来疯”与缺少妈妈的关注有关。
宝宝喜欢热闹,当家里有新人加入的时候,宝宝要抓住这个打破孤单、寂寞的机会。可是,有的妈妈为了不让宝宝影响自己的事情,会很急切地对宝宝说:“去,跟爸爸玩去,妈妈有事情谈!”有事情?听了这几个字,宝宝更好奇了!
于是,他们很快就兴奋起来,主动与客人说话,拉着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妈妈不要怪罪自己的宝宝没有礼貌,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不能移情,不会想到客人和父母有大人之间的事情要谈,所以只顾着满足自己的玩耍欲望。
有的宝宝习惯了一家人围着转的日子,客人来后没人理自己,感觉受到了冷落,但是又不能控制这种不好的情绪,就会想办法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有的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有的则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弄出很响的动静;有的则找事折腾父母,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要吃东西。
不管出于哪种原因造成宝宝“人来疯”,都实现了宝宝自我表现的需要,激发了宝宝的求知欲望,锻炼了宝宝的思维,抒发了宝宝的情绪。
但是,宝宝“人来疯”也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妨碍了大人做事,使得宝宝讨人嫌;另一方面“人来疯”次数多了,有可能上升为一种人格行为,见人就表现,造成人格缺陷,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交际。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哗众取宠”、“小丑般”行为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要强行制止宝宝
寂寞的宝宝受年龄限制,会有“人来疯”行为。这个时候,妈妈不能因为喧宾夺主、妨碍大人交谈、有失礼貌、让客人哭笑不得等,而训斥宝宝,更不能把宝宝驱逐出去。如果父母这样做了,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使得宝宝以后畏缩见人,影响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使客人感到尴尬、为难。
因此,对“人来疯”这类孩子的教育要从表扬人手,不仅要纠正他们的过分行为,还要教给他们怎样与别人交往的办法。
1.给宝宝表现的机会
宝宝的好奇心很强,但是持续时间又很短,如果妈妈给了宝宝表现的机会,宝宝的表现欲获得了满足,再哄宝宝离开就很容易了。
为防止宝宝反应不过来,妈妈最好在客人到来之前跟宝宝商量商量。商量的形式如果能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尊重,宝宝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妈妈说:“宝宝,一会儿有个阿姨来家里跟妈妈谈工作上的事情,到时候,你跟阿姨打个招呼,把你这几天学习的舞蹈表演一下,然后就回自己房间玩耍,客人走了,妈妈就和你一起玩,好不好?”当宝宝表演完了之后,妈妈可以说:“真不错!宝宝该自己去玩耍了,等下一次我们学一首歌唱给阿姨听,好不好?”妈妈有言在先,又遵守了约定,宝宝转换起角色来,就容易了。
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父母不要把宝宝排除在外,而要把宝宝当成主人,和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当和父母一起张罗给客人让座、倒茶、拿水果、帮忙拿东西的时候,宝宝不但学会了待客之道,而且因为做了主人、参与了招待客人而有了一种成就感,成就感会催生责任感,以后宝宝就懂得了待客之道,乖乖为客人服务,而不是打扰客人。
2.平时多和宝宝一起玩
妈妈平时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宝宝说说话、玩玩游戏、唱唱歌、遛遛弯等,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很爱他,宝宝心里有底了,知道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就不会过于黏妈妈。
有的妈妈对宝宝比较严格,较早地给宝宝立了各种规矩,使得宝宝感到压抑。客人来了,父母碍于面子,就会对宝宝疏于管教,宝宝可以调皮、可以说笑了。于是,宝宝就盼着有客人来,他们会抓紧这个时间尽情舒展自己童真快乐、活泼好动的天性了。宝宝自控能力较差,难免把握不住玩乐的分寸,不小心就成了“人来疯”了。
如果平时,妈妈娇惯宝宝一点,让宝宝随意表露自己的喜乐,不随意惩罚宝宝,只是告诉宝宝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出问题就不惩罚宝宝,宝宝被关注、被宠爱的心理获得了满足,就不会轻易“人来疯”了。
3.妈妈不要太虚荣
很多妈妈为宝宝有点才艺而骄傲,当家里来客人了,为了展示宝宝的机灵聪明,就让宝宝表演给别人看。受到表扬后的孩子,会把这当成获得荣誉的最好的办法,有的孩子甚至迫切地希望家里来人,当家里有人来了,表演欲就上来了。
所以说,妈妈不经意的行为,有可能成了宝宝“人来疯”的促因。妈妈在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宝宝这样的引导,即使要夸奖宝宝,也要多夸宝宝很努力,少夸宝宝表演得好、漂亮,以免宝宝虚荣。
4.扩大宝宝与外界的接触,改变他们与陌生人的交往方式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宝宝很少碰到自己不熟悉的人,所以一旦看见陌生人,就显得很兴奋,他们没有和不认识的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交往的经验。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在节假日的时候,多带宝宝出门,逛逛公园、商店,拜访亲友,让宝宝的感官得到充分的刺激,对于碰到陌生人这样的事情也感到十分习惯,这样就不会在家里来了客人时表现过于活跃了。何为过早定向?所谓过早定向是指对儿童未来发展成才类型作定向引导,重点培养。
早期定向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少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前途并显露出相应天赋的儿童。早期定向教育的内容应主要是技能技巧方面的,又必须是在幼儿时期打基础的科目,如舞蹈、杂技、体操等。至于哪些幼儿适合早期定向发展则有赖于教师、父母发现,专家的科学判断。当确认某一幼儿确有某种特殊天赋或在某一领域将大有发展前途时,就应毫不犹豫地创造条件实施科学的早期定向培养。
时下,有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直接理解为早期定向,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于是,家长往往只抓住孩子的某一特点悉心加以培养训练,而当孩子未明显表现出某方面的特长时,家长就一厢情愿地为孩子选定一个方向迫使他“成才”,如强迫孩子发展为钢琴家、画家、翻译家、科学家等等。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定向教育下,孩子虽然在某一方面技能上有所发展,但因为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孩子基础知识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其结果却使孩子变成了能力与心理发展上的畸形儿。如有的孩子会弹琴,却不会穿衣服。因为婴幼儿时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个性品质等发展的关键时期,且其身心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只有从德、智、体、美几方面综合全面培养,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因此,那种过早定向的单一教育对婴幼儿来说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