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许多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都开始接触到蒙特梭利,一个网友妈妈看来孙瑞雪编著的《爱与自由》后,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对蒙特梭利教育的切身体会和育儿经,宝宝的成长也离不开妈妈的成长,给孩子爱与自由,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起来。以下是网友“加油宇鹏”的原文。
最近有幸看了孙瑞雪编著的《爱与自由》,对我有很大启发,我们从小接受的和现在接触到的最多的应该都属于传统教育思想,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虽然不会完全遵照传统的做法,发自内心的爱,不自觉的会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一边却会担心,与传统做法相比这样会不会过于溺爱孩子,会有后遗症吗?
看过这篇源自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演讲集合后发现,自己发自爱而对孩子的态度和做法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我的行为找到了理论的支撑。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通过学习和切身体会对孩子的教育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主要观点:
1、孩子2岁之前(因为孩子只有不到1岁半,后面的情况不清楚)个体差异很大,孩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需强求。从体型、身高、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喜好、性格等都有很大差异。自从体会到这一点后,渐渐不太在意孩子是不是偏瘦,是不是偏矮,是不是说话比别人晚。因为自身的经验告诉我,孩子快速生长时期有早有晚,有些同学高一才开始拔高的,后来长得比小学最高的同学都要高很多;有些同学一直到初中都是全班最高的,可是初中以后就没怎么长过。孩子说话有早有晚,可是到了3岁的孩子,没有哪个不会说话的,所以只要孩子有说话的能力,就不用担心早晚的问题。
2、 孩子通过重复动作、反复观察掌握一定技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因为他还很笨拙而影响他反复练习的权利,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子、杯子喝水等等。现在宝宝会用吸管喝东西,最爱是酸奶,连用小吸管喝的药剂也可以一口气喝完;已经会在饿的时候自己找饭吃,拿起自己的小勺子往嘴巴里送;已经有意识穿衣服脱衣服;还常常想自己穿鞋,当然,穿大人的鞋容易穿进去,所以乐此不彼;夏天是时候让他练习自己拿杯子喝水了,不怕弄湿衣服着凉。几个月前买的积木,他一直是用来敲或者扔的,最近已经喜欢看我把积木搭起来,或者他自己把积木搭起来就会咔咔咔的笑。
3、 给孩子创造成长的环境。不能因为看见别的同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猜想自己的孩子也学不会而不去教他,我认为要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条件,各种环境,让他有机会把他的潜能发展到极致。所以我觉得,有条件的话要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各种气候、山水、动物、植物;接触各种人,大人、小孩、老人、男的、女的、陌生的、熟悉的;去各种场所,商场、学校、游乐园、公园、动物园等等;乘坐各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船、公交车、地铁、小汽车;带他到城市、农村,等再大些可以到不同城市、不同国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接触各种电子产品,电视、录像、音响、遥控、空调、风扇、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洗手、洗脸、洗手帕、擦地板、收拾玩具等;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踢球、扔球、上下楼梯、跳跃、跳舞、弹琴、画画、游泳、玩水。生活中、社会中无时无刻都是他的“教材”。越早让他接触到更多的事物,他就越早建立事物间的联系,这个时期的目标就是,尽量多的向大脑输送信息,不能错过大脑发育的高峰期。要补充一点,因为感觉长时间室内活动或者沉迷于电视对眼睛和身体不好,所以更推荐户外活动。
4、每个孩子个体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他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做的是保证孩子的言行不影响健康、保证安全、不妨碍他人权益,其他都由孩子决定,当然家长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引或者示范,孩子是否照做那是他的自由。强逼孩子去学习去接受某些事物,可能对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无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孩子不会因为你的强逼而有所收获,或者所强逼的做法会对其心理造成无法估计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对任何事物的极大兴趣的时候,家长要抓住时机尽量多的将这事物及其周边的正确信息统统灌输给孩子,在内在驱动力下,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且能尽可能多的吸收和运用相关知识。所以孩子的每一句“为什么”都是家长教孩子的最好时机。
5、3岁前形成良好的习惯。大人通过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基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要孩子有个好习惯,就要在孩子3岁前按照这个好习惯去运作,孩子每天有规律的运作,慢慢就会形成习惯,在孩子秩序敏感期就起到了强化好习惯的作用。例如早睡早起、饭前饭后洗手、每天洗澡换干净衣服、每日三餐、多喝水、不挑食(家长提供各种类型食物,口味清淡)、固定地方大小便、不打人、不摔东西、爱护动植物、见人问好等等。
6、奖罚无用。不能用奖罚来引导孩子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因为如果要奖励他才去做的话,当没有奖励的时候呢?家长鼓励的语言、拥抱和亲吻,充分表现我们的爱、关注和支持已经足够。
7、无时无刻都要向孩子展示我们对他的关注和爱。在关注和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安全感,心理更健康,从而性格更独立、积极和乐观,他就更能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不会有过多负面心理负担。
这是宝宝1岁半前我的心得体会,也许随着宝宝的成长会有更多的新体会。我与宝宝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