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澳门之行,叫我认识一个人——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十九世纪英国画家。他51岁时来到澳门,在此地生活27年,描画了大量关于这个城市的作品,是当时在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画家。他画的大三巴、妈祖庙如今被印在明信片上,成为澳门的标志。
澳门博物馆曾于2010年时举办过规模盛大的钱纳利个展,取名《他乡故里》,展出的作品多达142件。如今,澳门艺术博物馆又挑选了他70多幅速写,举办素描展。大爱他的画,可惜展览场地不允许拍照,便买了画册回来收藏。又因为实在爱他的画,忍不住要贴上来,介绍给别人。拿画册逐幅拍照扫描实在太花精力,所以就偷个懒,从网上找了他的画过来贴在这里。虽然不是自己拍的照片,但找这么多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家看在画那么美的份上,就原谅一下吧。
先来一张,钱纳利的自画像:
百度百科还没他的词条,维基上的介绍是说他出生于英国,家境富裕,自己在绘画方面亦颇有才能,但因年少时挥霍无度结果欠债累累,而他本身亦不喜欢其口中所描述的“丑陋”的太太,故在1802年毅然远赴印度。在印度逗留24年之后,于1825年迁居澳门,开始其对这个小城各种风貌的描画。
钱纳利78岁病逝澳门,葬于白鹆巢公园旁边的基督教坟场,我也到其墓前表示了一下敬仰之情。澳葡政府还将钱纳利寓所所在的街道命名为千年利街(千年利为钱纳利的另一种翻译)。
澳门还为钱纳利的作品发行过邮票:
2010年展览时的海报:
2012年展览海报:
展览说明中提到:依靠绘制肖像画谋生的钱纳利,不但擅于绘画人像,同时亦精于街头速写,特别是风景素描,这些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素描和水彩画,被许多人视为其最出色的作品。钱纳利居澳的二十七年间,以西洋画家猎奇的眼睛为澳门记下了当时的城市面貌:东西方风格的民居及地标性建筑物、街头玩耍的儿童、路边的理发师、街市的小贩和家禽、妈阁前的舢舨踪影,这些作品既见证了十九世纪澳门的城市风貌,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澳门的众生相。
作品正式登场
水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