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水乡塔下村
闽南水乡塔下村
坐标: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乡西部。
专家打分:
自然条件★★★★☆
建筑物保存状况★★★★☆
历史人文价值★★★☆☆
人与村落最佳结合程度★★★★☆
重游指数★★★★☆
塔下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落。一条长约1公里的清澈小溪从峡谷中潺潺而出,将山脚、溪边数十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民居串成一条美丽的珠链,在阳光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
塔下村沿溪铺设着宽广的村道,两旁有高低错落的石阶通向各家各户。溪水之上,每隔百米左右便架设一座石孔桥,把两岸村子联为一体。土楼人家在小桥流水、层层稻田、片片果园、茶园的环绕下,俨然一片闽南水乡。
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只是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这个名字。那时塔下还是荒山野岭,荆棘遍地,张氏家族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族逐渐兴旺,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于是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土楼。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后来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遍布,千姿百态,气势恢宏。清朝末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塔下没有土地建造大型土楼,张姓族人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奇妙景观。楼前屋后是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已经被几百年的光阴磨出柔和的光泽。
作为著名的侨乡,塔下人从清朝的道光年间就陆续有人跨出家门,出洋谋生。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塔下村的很多土楼也是在那个时候盖起来的,所以这里的土楼的年纪也都还很年轻。
水给塔下的土楼和民居生活带来了特别的妩媚和灵秀,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便可见村妇们提着木桶,领着孩子到溪边浣洗,让溪水把鲜艳的色彩和朗朗的笑声送至远方。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追忆逝去的年代和往日的时光。
古村名景:
★德远堂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堂前一口池塘边耸立着二十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文科顶端是笔,武科顶端便是刀。石旗杆高耸入云,庄严肃穆。
★裕德楼
前半楼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土墙,上面盖着护墙瓦,其余什么也没有,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围裙楼”。
交通:从漳州市坐班车到书洋镇,从这里坐摩托车可以到村口,约10元。
住宿:不提供住宿,只能住在书洋镇上的招待所,条件一般,20-30元/天。
住宿:建议住温州市区内,旅馆和设施都很齐全,一般价格为100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