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夜景
下一站,格林威治。
旧皇家天文台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庭院内有一根标志着0度经线的粗铜线。如织的游人纷纷作出两脚分跨铜线两侧的各种造型,象征着两脚落在东西两个不同的半球上。其实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随便什么地方你都是横跨两个半球。如果当初确定世界时区是在我们明初,那么0度经线穿过的可能就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了。
格林威治除了天文台和0度经线,另一著名景点就是国家航海博物馆。昔日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就是以在海上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标志的,所以英国人对于航海有自己特殊的情节。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海事博物馆,共有16个展览厅,现代新颖的三层楼馆厅设计提供参观者舒适的环境。展出内容翔实记录英国航海史和技术,这个寓教于乐的博物馆以各种有趣的互动方式与参观者沟通,可以亲自尝试掌舵出海的体验,跟着影片一起重回泰坦尼克号场景,或是欣赏众多与海洋航海相关的艺术珍品。整个博物馆免费,尤其适合父母带着孩子,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重温帝国昔日的荣光。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剑桥。坐在小船上,缓缓穿过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桥,经过Queen’s College, King’s College, Trinity College, St. John College等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学院。不知当年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泛舟康河时是怎样的心情,是相视莞尔一笑,还是闹了些小别扭各想各的心事?聪明且敏感的人之间的交往永远是辛苦但愉快的。我并不喜欢徐志摩,但是着实为林徽因的风采着迷。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照片,让我觉得惊艳的至今只有两位,一位是林徽因,另外一位就是现在极火的<<色戒>>女主人公的原型—郑苹如。
撑船的小伙来自美国密西根,两年前父母到剑桥做交流学者,高中刚毕业的他随行来到剑桥,意外地得到这份工作。我告诉他,许多中国人对剑桥是有特殊情结的,他说他听说了,但是把那位著名诗人的名字忘了。我于是简单给他讲了一遍徐和林的故事,并念了一遍<<再别康桥>>和<<人间四月天>>。当然,诗其实是念给我自己听的,他不可能听得懂。我半开玩笑告诉他,如果下次去中国旅游,有机会就告诉别人你在康桥Punting,肯定能享受不少优待。
上了岸,我又到几个著名的学院走了一遍,确实如网友给出的经验,有很多学院从正门走需要买票,而侧门,后门却进出自如。
离预定返程伦敦的巴士还有两个小时,我匆忙跳上一辆Taxi,请司机开往位于Newmarket Road 的Central Cemetery。我并没有任何亲友葬在剑桥,此行是去祭奠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她的英文名叫Barbara Yung,中文名叫翁美玲。
进了墓地的大门,眼前一排排墓碑让人有点眼晕。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老人,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请问他能否告诉我翁美玲长眠在何处,老人很干脆地说:”请跟我来。”
边走边聊,老人告诉我他从今年初才开始在这里工作,至今已经有很多人来看望过翁美玲。他还告诉我这里一共长眠着2万2千人,翁美玲在这里应该不会孤独。
沿着公墓进门后的第一条横马路左转,一直走到尽头,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翁美玲那心型的白色大理石墓碑就在附近。由于来时匆忙,没来得及买一束花,而且按照国内的惯性思维,以为墓地附近必有花店。问过老人,诧异地被告知没有。好不容易来一趟,总不能这样两手空空。于是我折返到公路上,向着判断中可能有店铺的方向疾行。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被我找到了一个小超市,门口摆放着一些鲜花。我挑了一束白玫瑰,小跑回公墓。
墓碑上方正中是翁美玲的一张黑白照片,下方左边是生卒年月,右边是一段英文小诗:
“Lonely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墓碑前面有世界各地影迷留下的鲜花和玩具。将花轻轻的放在墓前,我撕下一张纸条,写下两句话:
“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蓉儿。
愿今生的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落款写上自己和妻的名字,2007年12月28日。
轻轻的,我擦拭了一遍墓碑,转身,离去…
回到伦敦已经是下午四点半,肚子一阵轰鸣,我于是去了唐人街。
地铁坐到Leicester Square站下,出站步行不远就是。德国是没有唐人街的,所以我很少在海外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中国人。看衣着打扮就知道大部分并不是游客。根据资料统计伦敦约有1%的华裔,考虑到七百多万人口,也就是说有近八万华人生活在伦敦,几乎赶上在德国的所有华人总和了。
唐人街虽不大,但是商店种类还是很齐全的。除了有很多餐馆之外,也有超市,诊所,书报亭,理发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