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园林极美
晋祠内古木参天
三晋名泉
晋祠在太原西南面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的奉祀祠堂。因其位晋水源头,所以称晋祠。经过1500年的风风雨雨,晋祠秀丽壮观,古木参天,保留有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自从上学时读过吴伯箫的《难老泉》后,它就一直是我神往的一个地方。
游晋祠从东向西共有四个主要的景点群。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胜瀛楼、水镜台,前者是喝茶的地方,后者是唱戏的舞台。水镜台下埋有八个大缸,分布合理,在台上唱戏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有很好的扩音效果,而听众当然也就可以享受到最佳音响效果,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两棵互参的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已有3000多年的树龄了。树身倾斜快弯到地面,但树枝招展仍披于圣母殿顶上,整树横卧如龙,最为惊叹的是此树至今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她作诗:“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柏树身下有一圆形凹处,人称“龙眼”。据说摸一下它就会有好运,我也未能免俗。
周柏的左手边是献殿和圣母殿。献殿是供奉邑姜的享殿,陈列供品之所;献殿一左一右是一钟楼、一鼓楼,晨钟暮鼓响作之间,时间分明地流动。即便今天我们不再使用更、鼓来报时,时间却还是在分针钞针的嘀嗒声中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日一日,一年十年百年千年地流逝。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高19米,殿周26根廊柱皆微微内倾,使四隅柱明显增高,形成较大弧度前檐,从而增加了大殿的稳定性和曲线美。圣母邑姜仪表非凡,神态安详,优雅端庄坐镇中堂。侍者有的捧饮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或口有情或目有神或耳耸立或脚跟踮起,惟妙惟肖。位于圣母像右手的第一位侍女是所有侍女中最具神韵的,正对着圣母的那半脸要强作欢颜,由于压抑不住内心的幽怨,背对着圣母的那一半脸早已潸然泪下,人称“双面佳人”。当年梅兰芳为了能更好地模仿女优的动作神态,特地到这里,观摩侍女的神态,虽不能完全得其精髓,但对其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还是助力不少。
圣母殿正前方的鱼沼飞梁的形状据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怪不得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感觉很亲切。“鱼沼飞梁”是我国古代桥梁中的孤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其结构虽不复杂,宋代重建的乳白色的汉白玉的桥上部分的底下是保持原貌的木质桥底。已逾千年,木质桥底依然坚固不朽,还能承载住上面数十吨的汉白玉与众多游人的重量,不免让人叹其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