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草图一起展出
四川、北大荒和江苏三个版画学派的崛起是20世纪中国版画史上的一道重要的风景,李焕民是四川版画学派的主要代表画家和创始人之一。此次展出的30幅作品,包括作者1957年到2006年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代表作品,而且部分版画作品还附带展出了草图和素描作品,使得展览更加具有学术性。“这些草图能够体现出我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思想有什么发展。”李焕民说,从开始的几幅草图,到最后变成版画,作家创作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完成于1963年的《初踏黄金路》,反映的是西藏民主改革主题。“农奴们得到解放,有了自己的土地,劳动起来也非常兴奋。秋收的时候,他们把粮食收回来堆到院子里,晚上就不停地唱歌跳舞,高兴得不想睡觉。当时我到西藏写生,半夜时经常被他们的歌声唤醒。”藏民的变化使李焕民深受感染。一起收割粮食的藏民、用牦牛运送粮食的场景……回到家后,他整整画了一屋子草图,历时三年,几易其稿,完成了作品《初踏黄金路》。在这幅画中,3个藏族女子牵着牦牛走在金黄的庄稼地里,“那已经不只是一条自然的路,那是一条历史之路,是翻身农奴们的‘解放大道’。她们走在上面,充满了自信,看起来非常自豪。”李焕民说。1963年,《初踏黄金路》在北京展出,一位画家激动地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我爱初踏黄金路”,称这幅作品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标志。事实上,它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一代美术学子的审美理念。
版画要走到人民中去
李焕民在美院学的是油画,但后来他选择了版画这一画种:“解放初,油画在报纸上很难表现,版画更容易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当时版画是最强的画种。”中国版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李焕民这一代画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李焕民的作品中,既有《初踏黄金路》、《藏族女孩》这样的写实作品,也有《高原母亲》等观念性比较强的作品,由于在美院受到正规的美术训练,又继承了延安革命传统,所以李焕民的抽象作品与现在流行的观念作品不同,他特别讲究作品魂和体的统一,绝不创作那些让人看不懂的版画作品。“中国版画在创作上有很好的传统,就是要走到人民中去,现在的版画变成了小圈子的艺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变成了刀法的比赛、制作的比赛,缺乏真正的内涵。”李焕民希望,中国版画能够继承传统,走出象牙塔,到人民中去:“比如今年的南方雪灾,那么多感人的事迹,版画应该有及时的反映,如果是我们那个时候,现在一套版画已经出来了。”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生活宝典】,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版画村】可获取深圳观澜版画村/版画博物馆预约入口、开放时间、地址交通、灯光秀攻略、参观常见问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