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有很多“鬼城”,在19世纪曾因淘金热而兴旺一时。如今,这些小镇虽然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但已经成了空荡荡的“鬼城”。“卡利哥”就是加州地区最有名的一个。
华人矿工爱唱戏
从洛杉矶的巴斯托向东北行驶10多英里,远远看到北边山上白色的大字“CALICO”。路北有一个高大的矿工画像,这就是卡利哥。
整个鬼城只有一条主干道,称为“主街”,两旁各有几条小道延伸出去,通向矿上的巷道口。主街两边是破败的房屋、几乎散架的马车、散落的车轮、残垣断壁的土坯房和摇摇欲坠的木屋,显得格外萧条,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繁华。这里鼎盛时期有20多家酒馆,还有皮革厂、蜡烛作坊、铁匠铺、学校和唐人街等。
在这偏远的山谷小镇里,也曾有中国人的身影。当年这里住着40多位华人,有一条街还被命名为“唐人街”。19世纪中叶淘金热开始后,大批中国移民涌入。华工主要从事采矿和筑路工作。一天的工作后,他们经常用唱戏来自娱自乐,中国戏曲让其他矿工很好奇。
镇上的房子原来多为木质结构,但自从发生两次火灾后,就开始建起了土坯房。矿工们大多住在山坡上的山洞,或依山而建的简陋木屋里。厕所是一个用石头和渣土砌的矮墙,上面盖了几块铁皮板。镇上没有水,矿工们喝水要从外面运进来。
钻进阴森的巷道
当年矿工采矿,最初是用袋子装上矿石放在驴背上拉出巷道,后来改用吊桶,有了窄轨铁路后,就用小火车运。这里最大的一个矿是“金家银矿”,1881年,受当时圣贝纳迪诺县司法行政长官约翰·金资助的两个探矿者发现了这个矿后,它便归金家所有,并以他的姓氏命名。在这个矿里曾经开采出几乎是纯银的矿石,重达半吨。整个卡利哥矿区开采出了价值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白银和硼砂,仅“马吉矿”里的一个工作点就开采出6.5万美元的矿石。
游客花一美元,就可以到“马吉矿”的巷道里转一转。走进阴森森的巷道,四周都是坚硬冰冷的岩石,不远就有一组塑像,展示当年矿工劳作的场面。每组塑像前都有一个开关,参观者一到那儿,广播里就会自动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低音,讲述当年的故事。在阴暗的巷道里,前后不见人,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眼前是雕刻得以假乱真的工人。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似乎就在身边。我浑身一激灵,头发都竖起来了,鬼城真是名不虚传。
华人带去“丢手绢”的游戏
从1882年秋季开始,卡利哥就有了学校,但是到1885年才建起专用校舍。现在小镇北面的学校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老照片重建的。
学校只有一间教室,每个学期平均招收30名学生。学生多是商户的子女,很少有矿工的孩子。那时候,矿工里没有几个拖家带口的。有趣的是,那时候孩子们玩的游戏中也有我们小时候常玩的“丢手绢”、“拽包儿”和“弹球”,据说是当年的华人从中国带去的。
当年,学校里女教师也挺时髦,装束和19世纪美国东部女性的没什么两样,束腰长裙、紧身上衣和宽檐帽。在教室里,女教师必须戴帽子,据说是为了给学生留下庄重典雅的印象。那时候教师的月工资是70到110美元,和银矿矿工的差不多。
教室中央有一个方形的炉子,烟囱直通向天花板。教室前面的墙上是由3块木板拼成的黑板,上面还留有摹仿当年上课时的板书。黑板正上方是一个挂钟,两侧是华盛顿和林肯两位总统的肖像。讲台上放着一个地球仪。木质课桌的右角上都有一个小圆洞,是用来放墨水盒的。这所学校是根据老照片重建的,一切力求忠于“原作”。1880年秋,随着卡利哥小镇的衰落,卡利哥校区也宣告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