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某份免费越文周报发现蒙特利尔市突然多了一条越南街。进一步了解,才知所指的是圣丹尼斯街和占打隆街一带,连忙跑去打量一下:还是多年来那个模样,怎会突然变成了越南街?
还以为是多伦多的华人商场那样,将许多越南商店汇集一堂,难怪其它越报不见提及。
那儿的确有好些越南小餐馆,然而是越、柬华人开的大型店铺占多,称为越棉华街还差不多,何况中文招牌林立,还有柬文和其它文字,越文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我们蒙特利尔市的唐人街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称得上是街因几乎全是华人居住及经营生意。倘若依照上述标准,那南岸达之路某段也可以称为另一条唐人街,如今华埠圣罗伦大道亦算是越南街矣。
越南人似乎不喜欢聚集成街,记忆中只有加州的小西贡称得上是越南街,其它北美大城市似乎未有翻版。
早年的蒙特利尔市高狄尼区住了不少越南人,当时要品尝美味的生牛肉汤粉须搭巴士转地铁或搭地铁转巴士。后来不少越南人移居别处,牛肉汤粉店越开越多,连在下所住的那区也出现至少五间,高狄尼此名逐渐为人淡忘。
据越裔朋友告知,有一班人出来推行有关越南街大计,期间还搞了一个筹款晚会,请了一位外地女歌星来表演。然而在七除八扣之后,晚会所筹得的款项相当有限。或者晚会只是一种宣传手法,他说,主要是让人们知道未来越南街所在及留意它的进展。
我认为他这番见解有点道理,因为在那份越报上介绍越南街下有一则“招租”广告,内容声称那儿还有许多空置商用地方,有意可电与某位女士联络云云。
说不定在下这篇文章在宣传方面帮了他们一点忙,事实上许多华人都不知道这条“现成”越南街的存在。
倘若他们的大计真的成功,我们又多了一处购物和消遣的地方,也是一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