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深圳公示《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草案)后大家纷纷建言,目前意见采纳情况公布了,具体详见正文。
2023年9月18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草案)公示意见采纳情况的通告。
公示期间共收到公众意见16条,采纳13条,剩余的3条意见予以解释说明。
1、根据[观澜大水坑地区]法定图则,龙华区大水坑地区高中(15-01和15-02地块)位于龙澜大道西侧,悦兴路-茜坑水库之间,规划90班高中,依山傍水,适宜于建设高中园。但根据《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草案)公示读本,规划高中位于九龙山工业园和龙澜大道之间,包含[观澜大水坑地区]法定图则 11-02-01、11-02-04等地块,夹在工业区与快速路中间。高中选址不合理,建议龙华区九龙山规划高中取消规划公示选址,保留原选址在龙澜大道西侧,悦兴路与茜坑水库之间。
意见处理:解释。
法定图则原规划的高中用地规模9.1公顷,高中规模75班,现状为林地,地形高差较大,东侧为现状工业园区。该高中选址已纳入十四五建设计划(第三十七高级中学), 要求2024年开工建设。综合考虑该学校近期可实施性和周边用地情况,专项规划在保持高中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对该选址进行调整,规划将高中选址调整至市民所述位置。该选址为国有储备空地,现状土地平整,具备近期建设条件,周边用地以居住、生活配套和企业总部为主,与高中用地功能相协调。目前,高中选址已完成法定图则局部调整审批程序,市教育局和龙华区正在抓紧推进相关建设工作。
2、优化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让深户和非深户都能就近入学,减少交通事故。
意见处理:采纳
为满足规划适龄人口就读基础学位需求,我市编制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加大学位供给、优化学校布局、提高义务教育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其中,规划义务教育学位规模较现状了增加40%,义务教育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提高到98%。与此同时,我市将结合现状学校和适龄人口分布,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3、结合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2021出生人口1062万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进一步延续下降趋势。仔细研究解除学位和房产捆绑的历史,凭户口+居住登记时长+纳税+多孩家庭加分入学,让非深户感受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务实,得到公平对待,吸引更多人才来深。
意见处理:采纳
我市义务教育招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3号),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积分入学。以居住证作为主要入学依据,只要符合“两个满1年”条件,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且在深圳居住满1年、连续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医疗)满1年,其子女就可以申请参加积分入学。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可享受学位补贴,学位补贴标准(小学7000元/年/人、初中9000元/年/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持续增加中小学学位供应;2.优化积分入学政策,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3.优化大学区招生制度,加强集团化办学模式管理。
4、百姓相信党的领导,相信政府,应积极商谈民转公,或者增加民办学校补贴,让居民不再担忧,自由选择,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增添居民幸福指数。
意见处理:采纳
我市正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民转公相关工作,同时,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正在开展提高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标准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5、重中之重,紧抓办学质量,同步国际学习氛围。在双减政策实施开始,明显感觉学生的作业减少压力变轻,孩子变得活跃了。同时显露出来的是知识储备明显降低,兴趣班课后辅导变成晚托性质,没有开展德智体美劳学习范畴。
意见处理:采纳
市教育局坚决贯彻“双减”,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大力推进“双减”各项工作。两年来,全市学科类机构大幅压减,非学科类机构转型稳步推进,常态化监管格局基本形成;校内教育减负提质扎实推进,“双减”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在推进校内减负提质方面。一是推进校内作业减负,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研制作业设计样例,合理调控作业结构,严格控制作业时长,举办作业设计比赛,建立作业减负督导检查机制。二是做好教学提质增效,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评价,消除各类超标超前教学行为,合理控制考试难度。组织全市骨干教师开发10070个在线教学资源包,通过“深圳教育云”平台供全市师生选用。三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制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给予财政保障,实现全市公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市学生参与率达到96.48%、教师参与率达91.77%;四是推进“减负提质”项目,建立市区校三级“减负提质”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定期举办全市性“减负提质”项目推进会,评审出全市首批“减负提质”实验校26所、优秀教研组50个、标兵教师30人。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深化“双减”改革成果,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减负提质”再上新台阶。
6、高中布局不合理,所述“高中主要结合各区(新区)人口和潜力用地情况进行布局”参照人口热力分布进行高中布局,忽视鹏城东西部发展不均等因素,不利于教育资源均匀分布,不利于弱势区域教育投入,可以预见的是鹏城主要教育集团不会加大向弱势区域如东部区资源投入,易导致教育资源不均的恶性循环。
意见处理:采纳
为保障高中用地落实,本次规划高中布局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落实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战略,规划在中心城区外适当加大高中学校布局。二是结合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在人口增量较多的区域适当增加高中学校。按照以上原则,规划将在东部地区适当增加高中学校布局。
7、高中是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选址布局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与“学区房、学位房”等划分有一定关系。高中布局不合理,会一定程度上引发炒房热,违背中央关于“房住不炒”的发展精神。
意见处理:解释
根据我市高中阶段招生政策,高中学校实行全市统筹招生,考生根据中考分数可在全市范围内填报志愿,所填报志愿学校根据考生分数高低择优录取,考生是否被录取与考生中考分数有关,与考生所在片区、“学区房、学位房”无关。
8、在高中全市招考的基础上,强化高中“寄宿制”,重新考虑高中布局,不以人口热力分布为基础,按区域均匀布局高中:一是可以缓解核心区教育压力,将区域(点位)教育压力平摊至全市;二是提升弱势区教育竞争力,有助于人口分散居住;三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中是学生迈向成年的第一步,学校与住家的交通距离可不作为高中布局的第一考虑因素,实行寄宿制可以强化学生个人生活能力。
意见处理:采纳
根据我市高中阶段招生政策,高中学校实行全市统筹招生,为方便学生就学,规划高中除个别学校外原则上以寄宿制为主。
9、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有优教”不是指优势教育资源面向优势人群,而是均衡教育布局,全社会均能享受同一水平的教育资源。
意见处理:采纳
我市正多措并举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举措有:一是加快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推进力度,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53个,集团化办学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共467所,市属优质学校到各区办学覆盖率100%;原则上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二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布局,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落实“区管校聘”,建立健全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施青年教师“种子计划”、非师范类教师“特培计划”、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实施 5 年一周期全员培训等制度。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推动民办学校党建“达标创优”。
10、公示草案p12中提到“鼓励学校向社会分时共享文体设施”,分时段具体是如何安排的呢?后期文体及相关服务设施的运营维护是否应由社区和学校共同承担?
意见处理:采纳
鼓励学校向社会分时共享文体设施是本次规划的策略之一。在规划设计时学校运动场地相对独立布局,并设置独立出入口,方便文体设施向社会共享。在实际管理中,在保证校园安全的情况下,学校文体设施错峰向社会共享。目前,市教育局和文体旅游局联合已推动全市400余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市民可通过i深圳APP一键预约,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为周内早上1小时,晚上2小时,周末、节假日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社区文体设施向学校共享,促进中小学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共享发展。
11、公示草案p15提到,高中学位60.8万座,义务教育学位为228万座,即高中升学率为26.6%,是否满足深圳未来居民教育需求呢?
意见处理:解释
本次规划预控高中学位60.8万座,三个年级平均一个年级学位规模为20.3万座,预控义务教育学位228万座,九个年级平均一个年级学位规模为25.3万座,规划预控高中单年学位与义务教育单年学位比值为80%。根据我市近年出生人口规模统计,2016~2018年为我市三年出生人口高峰期,总计出生人口65.9万人,向后推15年2033年为我市高中阶段在校生高峰期,在校生规模约为53-59万座,规划考虑适度超前预留弹性预控高中阶段学位60.8万座,总体满足高中学位需求。
12、集约节约的原则如何体现在学校设计中,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采取。
意见处理:采纳
人口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紧缺,决定了我市教育设施建设必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保障学校管理运营以及安全等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校园空间品质:一是在设施共享方面,通过文体设施与社区的双向共享,校园空间与街道空间的复合利用,促进校园与城市、社区的融合。二是在学校建筑设计方面,通过复合立体利用的方式,如运动场和文体设施的立体利用,将非教学用房布置在五六层以上楼层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在标准规范方面,适应南方气候特征以及高密度建设现实,创新建立《中小学校项目规范》(深建标〔2022〕18号)。四是在管理机制方面,充分发挥深圳市学校规划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学校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学校空间品质。
13、在集中紧凑布局的过程中,是否会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舒适度和教学环境产生影响,该如何平衡空间紧凑性和服务人群的舒适性。
意见处理:采纳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服务人群的舒适性、保障学校的空间品质:一是在保障教育教学需求以及管理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文体设施与社区的双向共享,减少高密度建设物理空间环境的空间压力。二是创新学校建筑设计,通过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创新高品质的校园空间与场所营造,如福田区的8+1新校园行动计划,打造了一批美育一体的新校园空间。三是充分发挥深圳市学校规划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对学校建筑设计全方位全过程把关。
14、深圳基础教育实施建设难度大。深圳市是全国开发强度最大的城市,建设用地高密度导致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难度很大。可以采用容积率奖励机制,给予开发商对于建设基础教育学校的举措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
意见处理:采纳
为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积极落实基础教育用地,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规定》(深规划资源规〔2019〕1号),规定“在法定规划的基础上额外落实或扩大片区所需的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的,或落实高中的,再增加移交用地面积与城市更新单元基础容积率乘积的30%计入转移容积”,目前,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已成为我市基础教育用地落实的主要手段。
15、小学过于封闭,下午放学后,家长大都是站在门口接孩子放学,禁止入内使用学校文体设施,导致设施使用率不高,未能做到设施共享。鼓励基础教育用地共享,营造社区氛围,提高文娱设施的利用率。
意见处理:采纳
考虑到学生安全和小学生上下学需要家长接送,规划提出两种策略保障家长接送区,一是学校选址时,鼓励学校与公园、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相邻,利用公共开敞空间为家长接送区提供空间;二是在学校设计时,鼓励学校创新设计,利用学校退线等空间拓宽家长接送孩子空间,如新沙学校采用骑楼设计,学校首层沿道路退线拓宽人行道,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遮风挡雨空间。此外,鼓励学校向社会分时共享文体设施也是本次规划的策略之一,在规划设计时学校运动场地相对独立布局,并设置独立出入口,方便文体设施向社会共享。在实际管理中,在保证校园安全的情况下,学校文体设施错峰向社会共享。目前,市教育局和文体旅游局联合已推动全市400余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市民可通过i深圳APP一键预约。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社区文体设施向学校共享,促进中小学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共享发展。
16、在新增学位数量的同时,应关注提高教育质量。这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等手段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意见处理:采纳
多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为每个初中学生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如实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结果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依据,作为学生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为落实此项工作,市教育局专门开发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稳步开展。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我市师资培训工作,近年来,已举办各类校领导能力提升培训、教师专项培训及高端研修班。为更好了解我市各区教师培训需求及实际,已开展相关调研,助力我市教培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