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一则视频在家长中流传。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女孩被脱光上身,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对其疯狂踢打,暴力行为令人发指。各位家长知道吗?校园暴力频发,也许你的孩子就处于校园暴力的威胁之中。那么,要如何让孩子能避免遭遇校园暴力呢?
14岁女孩遭脱衣欺凌
7月初,一封求助信在家长中迅速流传,这则微信以“少女被脱暴后,单亲母亲恳求……,大 家帮帮她吧!!”的求助信为题,并附多张少女被脱衣凌辱殴打图片,迅速引起“围观”。
视频中,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女孩被脱光上身,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在踢打,并扒下受害者的裤子边骂边猛踢其下身,受害者的哭号尖叫,施害者的暴戾疯狂,无不令看到的大人们胆颤心惊。
事发后把眉毛剃光
此受害女孩名为阿倩,阿倩的母亲说,阿倩本来和妹妹住一间房子,被打的事情传出后,她开始和阿倩同睡,她觉得孩子变得很脆弱,晚上经常吓醒。前一段时间,阿倩还把自己的眉毛剃光了。问阿倩怎么了,为什么这样做,也基本不回答。
校园暴力事件屡被曝光,扇耳光、踹身体,甚至其他极端的暴力手段让人触目惊心。身为家长,你知道哪些迹象显示孩子可能遭遇暴力吗?面对校园暴力,你会教孩子如何应对?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
小心!孩子可能已遭受校园暴力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处在校园暴力的威胁中,但是孩子在遭受校园暴力时,可能因为恐惧、自尊心等种种原因,不愿将遭受侵害的事情告诉大人,又缺少能力解决校园暴力,这可能会导致孩子长期被校园暴力伤害,对身心造成难以磨灭的伤痕。所以,父母要主动的关注孩子的特殊状况,以免孩子遭受校园暴力。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特征,可能已经遭受校园暴力: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很可能是遭受暴力侵害的结果。如果孩子大热天仍穿长袖,可能是想掩盖伤痕。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就要留心了。
3.自尊心受挫:孩子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的情绪,很可能在外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4.自我伤害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5.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
遭遇校园暴力时应该怎么办
当校园暴力发生时,孩子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伤害:
1.拖延时间: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顺从对方的话,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以获取信任,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3.安全第一: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不要意气用事;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4.警示对方: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拦截者的逆反心理。
5.呼救求助:必要时向路人呼救,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后 家长怎么做
在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家长容易出现激动情绪,甚至不理智的行为。这时建议家长自己先要平静下来,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学校的安全情况,是否对孩子做过如何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否曾引导孩子分辨校园暴力的严肃后果?等等。如果是理性的家长,在通过一番分析之后,会根据已有的现实情况,在与打人孩子沟通、通过班主任、学校协调解决,还是通过法律途径等选择中间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伤害,一定要及时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然后,再去找当事孩子了解情况。一般说来,打人孩子或是其家长,面对证据不敢推脱责任,即便是诉诸法律也有理有据。切莫光顾着指责班主任和校方引发对方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配合与协助解决问题。
1.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5、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6、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7、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不少家长忽视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又很少去观察学校周围情况,因而对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情况缺乏了解。家长可以找机会与孩子同学聊聊天,了解孩子学校是否有校园暴力现象。
如何防范校园暴力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暴力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在预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1.结伴而行:暑期出游尽量不要一个人,要结伴而行。
2.低调:孩子穿戴用品尽可能低调,不要太招摇。
3.避免冲突:外出不要挑事,避免与陌生人发生矛盾。
4.按时回家:假期出游或找同学玩耍时,不要去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要及时回家。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心理扭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道德底线,法制观念淡薄和低俗的审美习惯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2.受社会暴力、家庭暴力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意识上产生偏差。
3.暴力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的暴力文化现象在一些青少年身上产生了催化剂作用。
4.问题家庭影响。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青少年”,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致其性格扭曲,从而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校园暴力的危害
校园暴力其实一直长期存在于校园中,很多孩子一直饱受威胁,当孩子在上学时期遭受校园暴力,会遭受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校园暴力的危害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主要表现为易怒、焦虑、沮丧,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弃学;沉默寡言、孤僻古怪;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受到暴力欺负,极易产生挫折情境,丧失安全感,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自尊和自信;经常处于被欺凌的恐慌中,伴随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
2.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破坏教学秩序,干扰他人学习生活,危害师生安全而且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对施暴者本人也会造成很大伤害。使其道德缺失,诚信度下降,或者因违法乱纪受到治安处罚或法律惩处,对本人、家庭成员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阴影和压力,使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得不到保证,身心健康畸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