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文,正式对外发布。这是2023年初,广东省委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后,出台的一份重量级文件。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文,正式对外发布。这是2023年初,广东省委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后,出台的一份重量级文件。一共8000多字,33条,堪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宣言书、路线图。细读文件后,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第一,“若干意见”为广东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广东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过去40多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对外贸易总量、汇聚资金总量,广东都是全国第一。
连续在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上,坐了30多年的广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内看,广东的人均GDP被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市超过,省内发展也不均衡;从国际范围内看,作为中国第一省,跟全球第一省——美国加州相比,发展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广东的人均GDP只有加州的约六分之一。
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再上层楼,必须要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进一步迈向中高端;二是解决省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推进共同富裕,让全省1.27亿人口都可以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如果能在这两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广东的未来无可限量。为此,“若干意见”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并提出了短期、中期的两大目标:
到2027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成效,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上述目标立足广东的成绩、长处,直击短板、痛点,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确定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雄心勃勃:努力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若干意见”一共16次提及“大湾区”,并明确“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努力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中央为什么把“珠三角”升级为“大湾区”,并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仅因为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还因为广东的旁边有两大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粤港澳,形成了中国最特殊的一个片区。在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11个城市构成的大湾区,有两种社会制度、三种法律制度、三种货币。香港作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内地跟全球之间的超级联络人。海外对中国内地60%以上的投资,中国内地对海外60%以上的投资,是通过香港来完成的。
因此,香港才是中国的资本出口和资本入口,这一点非常重要、无可替代。全球一共有四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跟另外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增长态势最为迅猛,但人均指标还相对落后。从发展趋势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成为“最好的湾区”的可能,但提前是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建设全球最佳湾区,核心区的能量要进一步汇聚,效率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对外的辐射要进一步加强,不断拓展腹地。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大湾区发展的两大趋势: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向内,是把发展的着力点向珠江口汇聚:香港提出要建设北部都会区,在深圳湾、珠江口一带跟深圳构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深圳在全力发展前海,并把前海扩大到了深圳整个西部沿江地区;广州重点南进,建设南沙副中心;东莞向西,在南沙和前海之间发展滨海湾新区;中山向东,通过翠亨新区、马鞍岛对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则重点发展横琴,以及唐家北围的高新区。
于是,在珠江口形成了一个百公里黄金内湾。横琴、前海、南沙等三大发展平台,都汇聚在这里。广州的龙穴岛,距离深圳机场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广深原来两个距离百公里的超大城市,正在进入直接握手的状态。香港澳门,也在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引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第一次如此协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向外,就是通过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等,把大湾区核心区的能量,传递到“环大湾区”的区域。此前广东省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转移方案。“若干意见”还为广州、深圳的发展,确定了新的定位,跟之前相比均有提升。
其中广州的定位是:
支持广州强化综合城市功能,建设教育医疗中心、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深圳的定位是:
支持深圳以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抓手,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广州的综合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门户枢纽地位进一步明确;深圳作为突破的尖兵,被赋予了几个全球性的定位: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三,明确了广东的立身之本:“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科技和金融,是人类产业桂冠上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只要能做大做强其中一个,就能成为领跑的地区。金融中心的定位,往往是顶层设计的结果;科技中心,则要通过市场竞争才能获得。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美国科技中心加州的综合实力超过纽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对内最大的金融中心是上海,对外最大的金融中心是香港。虽然深圳有深交所,广州有广期所,但广东很难依靠金融业再造一个新广东,避虚就实,走“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道路,对标美国加州方可实现更大发展。
“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最高的定位,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和大湾区获得。
大湾区作为一个科技集群,创新能力已经是全国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为全球100个科技集群做了排名,依据是PCT专利申请量和权威杂志论文篇数。结果,“深圳—香港—广州”这个集群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下图)
下图是主要城市“R&D (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当量”排序,可以理解为专职科研人员数量排行:
在这个关键指标中,深圳名列第一、广州名列第四、东莞名列第六,广东有3个城市杀入了全国前十。
“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而广东的科技创新历来就是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比如深圳的“6个90%”,就广为人知。R&D经费投入方面,广东每年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的七分之一,雄踞全国第一。正是因为科技研发投入巨大、跟市场贴近,所以广东制造业竞争力强劲,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7个超万亿的产业集群。“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第四,改革开放,不仅是广东40多年来发展的“根”和“魂”,也将是未来“根”和“魂”。“若干意见”18次提及“改革”,11次提及“开放”,并提出: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新的战略态势、战略优势,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怎样衡量改革开放的成果?关键是看市场化程度,看人民用脚投票的结果。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10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长了2170万人,相当于“江苏+浙江+山东”的人口增量。2022年因为疫情冲击,广东人口略有减少;但今年春节后,广东再次成为全国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都进入了人口迁入的前十名城市。第五,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办法只有一个: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广东经济的含金量;另一方面,用大湾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不仅要提质、还要增量。
“若干意见”在短期、中期目标中,都提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1、壮大县域经济,立足功能定位,引导各类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2、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广州、深圳等都市圈发展。建设类似“深汕合作区”这样的飞地。
3、创新区域帮扶协作机制,实现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覆盖、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县(市)全覆盖。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广东有21个地市,纳入大湾区的只有9个。要再造一个新广东,显然不能仅靠大湾区9个城市“单打独斗”,必须发挥21个地市的“集体效应”,实现广东的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33条”的发布,是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21个地市来说都是一个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