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行为表率,事实证明很多孩子的差异都源自于家庭的影响。
一位家长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他说孩子到了四中以后有一件事情特别激动感动,就是在分班测试结束时交卷子,当孩子把卷子递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声“谢谢”。其实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孩子回去跟我和他妈妈说,上学九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跟他说过“谢谢”……
说“谢谢”是大事吗?不是,但“谢谢”两个字反映出这个孩子及其家长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家庭是文明的家庭,孩子是有教养的孩子,而教育就源于这样的一点点的小事,始于家庭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源头。
孩子的差异来源于家庭
孩子的差异很多来源于家庭
在很多场合,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会说这样一句话:“把孩子送到你们那儿我就放心了!”这句话听起来是家长表达了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含义来理解家长在推卸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实际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北京四中曾经做过调查,87%的学生认为他的人格和品格来自于家长,导致这一结果80%的责任在于家长。这说明很多的教育问题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这个差异就是由家庭造成的。这个差异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形成的,而不是进入学校以后形成的,甚至可以说进入学校以后很多的差异来自于家庭。众所周知,父母长辈都是疼爱后代的,但是这种疼爱往往是适得其反的,父母可能是造成孩子人生悲剧的第一祸首。
对于家庭来说,教育是天大的事情,因为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但是教育又源于小事,越是细节的地方越体现教育。
教育不能缺少尊重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等,成为歌星、影星、高考状元、社会名流等等,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根源于中国崇尚的文化是人上人文化。这是一种很腐朽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毒害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
我们在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哪些目标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我建议,培养孩子要基于概率最高的事情上,因为它更容易成功,通过努力更容易实现的目标。热情文明、举止文雅,风趣幽默的人要比经过努力比得金牌的人要多得多。
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长辈、父母甚至隔代人的价值观往往强制孩子们接受,但家长往往不考虑孩子是否真的按规定道路走下去,就真的一定能够幸福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路,中国的教育,包括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最缺少的是尊重。西方的家长和中国的家长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很低,首先要做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孩子,他们从培养孩子健康开始,要孩子会玩儿,在野地里疯跑,在草地里疯跑,跑出健康的身体。和其他的孩子能够相处,慢慢地能够承担一点事情、承担一点责任,而不是着急地去让孩子去学这学那。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表率
每位家长与孩子相处时,他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做出的表率,但是今天家长的示范作用很多人都不在意。外地一所学校几千名小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列出了家长的十大陋习:公众场合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横穿马路,公共场所吸烟,公交车上不让座,高空抛物,景区古迹上刻画,乱占公用设施,践踏草坪,让宠物随地大小便。十大陋习引发家长反思。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缺点都可以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痕迹,当然,孩子身上的任何的优点也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痕迹。由此看出,家长的责任何其重大。
当前让教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是孩子喜欢撒谎。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实际上很多撒谎的情况根源于家长:上班很累回家后想休息了,突然来了一个电话,家长这时候告诉孩子:“接一下电话,要是找我,就说我不在家。”这个细节却影响了我们的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最好?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教育是艺术,也是科学,教育的原则是科学,教育的方法是艺术,科学意味着违反了一定要失败,艺术意味着在符合科学的原则上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我总结了家庭教育的十大箴言,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引领: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所以在构建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时候,首先想到夫妻之间要和谐的相处;
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认为孩子丢了家长的脸等。
好的家庭教育,比上重点中学更重要
按照世俗的观念来看,大家都认为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都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看成功人士是否都上过重点的小学、初中、高中。调查的结果显示,是否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跟他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相关性,相反是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家长要从容地教育孩子,不要急躁。
二十年前曾有一篇文章写道,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把所有的家务劳动都明码标价,按照我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老师一定说资本主义缺少亲情,一切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那时的我也非常相信老师说的。但是当我成为教师后再读到这篇文章,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洛克菲勒在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不付出是没有权利得到的。在我们批评洛克菲勒的做法的时候,难道我们今天见到的那些现象:孩子跟大人要一个东西,如果大人不给,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然后得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比洛克菲勒家族的教育更科学更合理吗?我们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