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筑在共鸣之上的,这是歌唱训练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每一个优秀歌手的嗓音应具有的特点。
相信这个词对于学唱歌和参加歌唱培训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了,但是有一些初学者也会有疑问,到底什么叫共鸣呢?把这篇文章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物体因振动而发声,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引起同时振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就叫“共鸣”
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大约十三四至十七八毫米左右),它受气息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十分微小的,通常叫做“基音”。当“基音”在人体和个共鸣腔里(如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得到充分共振后,产生了大量的“泛音”,这就是歌唱的共鸣。基音产生共鸣后不再是细微的,它的音色被美化,音量被扩大,既丰满圆润又集中明亮。因此,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筑在共鸣之上的,这是歌唱训练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每一个优秀歌手的嗓音应具有的特点。
人体的共鸣腔(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根据共鸣腔在人体的部位,可将它们分为上不共鸣和下部共鸣。即软腭以上的鼻腔、鼻窦和鼻咽腔成为上部共鸣;软腭以下的胸腔、喉腔、咽腔和 称为下部共鸣。
根据共鸣腔的生理结构的特点,又可将它们分为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鼻窦都有固定不变的体积和形状)和可调节共鸣腔(如口腔、喉腔、咽腔都无固定的 体积,齐形状可改变)两种。
在歌唱训练中,要十分重视可调节共鸣腔(口腔、喉咽腔)的作用,他们上连头腔,下连胸腔,起着共鸣腔体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是调节共鸣的主要腔体。歌唱发声时,声音是很微弱的,声波的振动力量很小,不可能送到里声带较远的胸腔和头腔里去,因此首先在离声带最近的咽腔和口腔产生共鸣,把声音扩大,是声波有力地反射到胸腔和头腔,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当然,这也要依靠气息的推动。口腔中的唇、舌、齿、牙、喉是咬字部位,歌唱时随着语言音高、音量和情绪的变化,口咽腔也要,敏捷地作出各种不同的调节,使声音能灵活地反射到各共鸣腔体。只有在正确运用和调节口咽腔共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头腔、胸腔等全部共鸣腔体的作用。
看完这一篇,大家可以试着找找共鸣的感觉,可发mi、ma音感受一下哪个地方有振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