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就好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能带来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什么帮助。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会导致个人和社会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在我们看来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国。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至今仍旧深存人心。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人出国回来现在找不到工作,很多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