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巧妙措辞、借壁生辉,掩盖自己的真实地址。比如我们进入华北科技学院的网站,官网主页上这样写着“通信地址:北京东燕郊206信箱”;招生简章上写着——“校址:北京市”。“学院地处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距天安门35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北京市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学院”。看到这些信息,还真让人觉得学校是在北京似的,据说导致渴望去首都“深造”的学子们热情高涨,结果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其实学校根本不在北京,确切地址是在河北省三河市一个叫燕郊的镇(当然离北京不远),殊不知,那些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进京”的莘莘学子们,是多么想得到一个本来的真实啊!不过,这所以安全工程和资源与环境工程为品牌院系的学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惟一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所拥有的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在业内是有口皆碑的,然而该校这一办学特色却在学校简介中看不出来。
第二,囫囵吞枣、含混其词,掩饰自己多处办学的事实。传说几年前发生在长春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路边打的,上车后司机问他去哪儿,客人说去吉大,司机问哪个吉大?就是吉林大学啊!司机说“那请你下车吧,这里就是吉大。”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吉林大学办学是多么的分散。类似的还有北京联合大学等,细说来能有一大堆。尤其近年来随着一些高校的合并、新建及举办分校等,不少学校由若干个校区组成。一心向往大城市或慕名校的学子们,往往以学校所在的城市或名气来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多数不能亲往考查等,只能凭一些学校公布的招生资料或道听途说来填报志愿,常常事与愿违甚至要吃大亏。据网载,几年前,××交通大学与××医科大学及××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交通大学(出于对学校的尊重暂且隐去其校名)。暑期招生时,在某些省份的招生报考指南上仍用原来的介绍,只字未提合并之事,只不过增加了相应医学专业,当然大家也都没在意医学,就报考了交大的理工类,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好多人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其中一部分考生刚到校就回去了,还有一些读了一两个月就走了,大部分人虽然懊悔却还是留了下来,原因是他们所在的医科大学(已成为交大办学点)破旧的很,简直无法形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说明考生在报考时,弄清楚目标学校的“家底”及所心仪院系的办学位置,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