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教育部首次推行的“成长阶梯标准”,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可和推崇,“社会开始反省,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和我一样认真考虑如何为孩子的童年‘松绑’。”
“3-4岁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4-5岁知道保护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5-6岁主动保护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这些具体而明晰的成长指标令许多家长耳目一新。“很多要求我孩子还不能达标,看来教育方式需要好好反思。”郑女士是全职妈妈,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兴趣培训,但她承认,自己在习惯培养和能力培养上有欠缺。
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这实际上是对于“小学化”倾向的明确反对。事实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曾是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教育观念。现在这种观念正在改观,多数受访家长认为,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再让“起跑线”谬论误导自己。“全力支持,解放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成长要理性开发。”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家长龚女士说,人生就是长跑,智力上揠苗助长的危害,不亚于孩子身体上早熟的危害。
在某医药企业任职的家长张先生说,自已的孩子今年5岁,看到周围许多家长都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家教或报名培训班,“有的同学从小班开始每个学期都要报三五个兴趣班,课外生活被占得满满的,根本感受不到童年应有的快乐”。张先生说,《指南》对家长很有指导作用。
不过,也有家长担心,“小学化”倾向仍会客观存在,因为过了6岁以后的激烈竞争仍然存在。“有什么用?升学压力摆在那里,少有家长能淡定得了。”在媒体工作、孩子刚刚升入小学的郭女士的说法,或许代表了多数家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