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大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语)。你的同学可能来自大江南北,可能来自长城内外,可能操着不同的方言,带着不同的习惯。这些陌生的人突然组成了一个班级,甚至住进了一个宿舍。你们在初高中时都读过《论语》,知道《论语学而篇第一》当中的开篇是这样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从三十岁开门办学,到他七十三岁去世,共43年的时间。平均每年有七八十人到孔子这里学习,也就是现在两个班的规模。新生们来了,孔子总要给学生们讲几句话,讲什么呢?孔子就讲了上面这三句话。上面这三句话说了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句讲学习及学习的方法。学生们来孔子这里是来求学的,孔子不讲学习讲什么?孔老夫子先讲学习的方法“时习之”然后讲学习的态度,“悦”。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讲完了学习,孔老夫子还要强调团结,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孔子最担心的是他的学生们搞不好团结。所以孔子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他的学生们主动搞好团结。什么叫朋?过去同门为朋,在一个老师指导下共同学习者为朋。朋者,古时同窗,今之同学也。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一起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里顺便说一句,现在人引用这句话很多时候是错的。“老朋友从老远的地方来不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吗?”其实这是错的。但错就错吧,与时俱进吗!孔子的第三句话要求更高,是对君子的要求。孔子这样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什么是“人不知”。“人不知”就是别人不了解你,别人不知道你,你不被别人了解,这叫“人不知”。人的思维习惯往往是把自己放在中心,当别人不了解自己(尤其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时)时往往内心发怒。一愠当然就处不好关系。在这里,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别人不了解你时,你千万不要生气,否则就做不成君子了。
第三,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学好基础课。
大学与中学学习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学是老师带着大家学,而大学则是老师只起个引路人的角色。你学不学,学多少,学好学坏,全是你自己的事。中学时的学习是教师讲完了,就逼着你做作业,然后是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直到你弄明白为止。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教师围绕一个内容讲讲纲目,然后列一些参考数,由你自己去弄明白。大学教师一般也不批改作业,多数的时候是部署讨论题让大家讨论。因此在大学学习,积极发言很重要。当然积极发言的前提是你多做准备,勤于思考。不然你的发言就没有多大意义。另外,要勤读,勤写,多练嘴,多动笔。
大学还有与中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大学是在不同的专业学习。所以专业不同,学的科目、课程都不同。但就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来说,学的科目却差不多,叫做基础课。或者叫做公共课。比如外语、高等数学、政治理论课等。大多数同学往往觉的这些课不重要,与自己的未来专业关系不大,所以轻视这些课程。因此在这些课目上用功不够。这将来会吃大苦头的。第一,这些课程都是教育部拟定的,肯定有它的道理,不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怎么都要学。第二,这些都是基础课,工具课。这些工具课学不好,不可能学好专业。第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生们永远体会不到的,将来不论考硕士,考博士,还是考这些课程。如果大学第一年不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可就难了。所以,从实用主义的观点看,你也要学好这些课程。
第四,多看别人的长处,向一切人学习,多参加学术报告会之类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