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地宝 > 深圳教育 > 教育动态 > 深圳自考新生可领准考证 号码与区属对应
深圳自考新生可领准考证 号码与区属对应
2006-12-06 08:30【我要纠错】
  2006年10月份自学考试将于10月28日、29日举行,我市共有61357名自考考生参加考试,市招办提醒,昨日起可开始领取准考证。

  市招办提醒,本次自学考试我市共有16000名新报考的考生须领准考证。 

  
   所有须领证的考生必须于2006年10月18日至29日,凭办理准考证的《回执》及本人身份证到领证点领取,逾期不再受理。深圳市自学考试准考证号与所属区属的对应关系为:准考证号前4位为0303的罗湖区新考生,应在书城培训中心领证;准考证前4位为0304的福田区新考生,应到自考辅导学院领证;准考证前4位为0305的南山区新考生,应到才智培训中心领证;准考证前4位为0306的宝安区新考生,应到宝安成教自考辅导中心领证;准考证前4位为0307的龙岗区新考生,应在龙岗电大领证。7月21日后,在美芝自考辅导中心摄像的新生,领证地点仍在美芝自考辅导中心。市招办规定,凡在7月15日至20日期间进行了电子摄像的新考生,应在原摄像服务点领证。凡今年7月21日以后,在体育大厦摄像的新考生,应按本人的准考证号所属区域,到相对应的各区电子摄像服务点领取准考证

手机访问 深圳本地宝首页

相关推荐  
  •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24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的通知

    2024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即将开始,2025年1月5日前,参赛者提交作品。2025年2月20日前,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选出进入复评的作品。2025年3月31日前,对复评作品进行评分,决出各奖项。2025年4月,公布评选

  • 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2024学年校历已发布(附图片)

    深圳市教育局现已发布关于2024——2024学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校历,具体详见正文。

  • 2024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入口(附网址)

    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入口网址是https://www.neea.edu.cn/,可查询考试成绩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NTCE)、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 2024中国教育考试网密码忘记了怎么办(找回密码+重置流程)

    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s://www.neea.edu.cn/)如密码遗忘,在登录页面点击“忘记密码”可通过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码,获取短信密码。

  • 2024中国教育考试网账号密码不记得了怎么办(附找回办法)

    2024中国教育考试网账号密码不记得了,可以通过注册时的信息找回密码,主要是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

  • 2025广东教育考试院官网(附考试报名指引)

    广东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s://eea.gd.gov.cn/bmbk/。本篇文章介绍了高考、成人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生考试、专升本考试、社会考试这几个考试报名系统的入口指引流程。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2025年第一次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学等9门,各科目均为新课标题型,本次合格性考试报名安排在2024年11月15日至20日。其中,15日至17日为网上注册和网

  • 2024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登录入口(考试报名+成绩查询+证书查询)

    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s://www.neea.edu.cn/)集合了很多国家教育考试、社会证书考试、海外考试等内容,考生经常需要登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登录入口

  •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4-2025学年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申请与发放工作的通知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2024-2025学年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以下简称“补贴”)申请及资格核验等工作即将开展,详见正文。

  • 2025学信网登录入口官网(学历认证+学籍验证+学位查询)

    学信网全称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教育部学历查询网站、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

  • 深圳大学教育收费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

    深圳大学教育收费公示,包含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举报邮箱:jiwei@szu.edu.cn,投诉电话:0755-22671162,详见正文

  • 2025广东空军招飞培养模式有哪些(军事高等教育+军地联合)

    2025广东空军招飞的高中生飞行学员入空军航空大学后,实行3个月考察期,合格者取得学籍、军籍。采取两种培养模式,包括军事高等教育模式(4年)和“3+1”军地联合培养模式,详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