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地宝 > 深圳亲子 > 孩子上学 > 学位申请 > 2022年宝安区这些民办学校还有小一初一剩余学位
2022年宝安区这些民办学校还有小一初一剩余学位
2022-08-05 09:15【我要纠错】

【导语】:宝安区2022年年小一初一学位申请已经进行到了尾声阶段,目前招生系统内的志愿全部录取结束完成,还有部分学校有空余学位,具体学校名单及学位数详见正文。

  2022年宝安区这些民办学校还有小一初一剩余学位

  小一剩余学位:

  2022年宝安区这些民办学校还有小一初一剩余学位

  初一剩余学位:

  2022年宝安区这些民办学校还有小一初一剩余学位

  关于民办二次分流

  2022年8月4日下午15:00,宝安区民办第二批录取结果出炉家长于登录招生系统查看民办学校分流录取情况。

  如个别民办学校接收办分流后还有空余学位,未被已填报志愿的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或放弃分流的学生,可于8月5日到第一志愿公公办学校补征集民办学校志愿(有空余学位的民办学校见上面表格),参与第二次民办学校分流;

  8月7日,登录招生系统查看二次分流录取情况。

  黑喵提示:

  这个仅限招生系统内审核通过的学生参与,需要家长到公办第一志愿学校申请。

  民办第三批招生

  8月9日后仍未被录取的,符合深圳市就读条件,可于8月10日-14日参与仍有空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的招生,在宝安区民办招生系统填报;

  或到其他区民办学校申请学位,或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民办第三批招生家长端网址: 

  小一:https://zs.baoan.gov.cn/visitbambxyjz

  初一:https://zs.baoan.gov.cn/visitbambcyjz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本地宝深圳升学】,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宝安】可获宝安区学位申请政策、报名系统入口、学区范围、学位锁定、积分自测等。

手机访问 深圳本地宝首页

  • 宝安区2024年及2025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提醒

    宝安区教育局发布了关于2024年秋季及2025年以后义务教育入学有关事项的温馨提醒,具体详见正文。

  • 深圳市龙华区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指引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发布了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指引,家长按照每所学校公布的招生范围及接受申请学位类型,选择相应的学校,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并将证件(原件)材料扫描上传至报名系统。

  • 南山区2023年公办学校小一初一新生入学申请指南

    南山区2023年公办学校学位申请政策已经出炉啦,大家关心的招生条件、时间流程、资料准备等都有,具体详见正文。

  • 光明区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指引

    注意啦,光明区2023年小一初一学位申请政策公布啦,报名时间流程、入口、材料、招生范围,咨询电话等都有。

  • 福田区学区划分地图查询入口(小学+初中)

    福田区不会公布所有各学校的招生范围,但是一直会更新学区地图,所有学校的学区都可以自行查询,具体查询网址详见正文。

  • 深圳非深户学位申请条件(公办+民办)

    非深户是可以在深圳上小学和初中,当然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说要求有居住证,并且要求社保满一年、居住满一年。

  • 深圳市2024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管理平台入口

    深圳自主招生类别按自主招生一类、自主招生二类设置,报考自主招生一类的考生统一使用深圳市普高自主招生一类管理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s://www.szzk.edu.cn/zzzs)报考自主招生二类的考生须携带相

  • 深圳被锁定的房子可以申请民办学校吗?

    深圳各区小学初中都实行学位锁定政策,大家都知道锁定了的房屋不能再用来申请学位,但其实不影响申请民办学校的。

  • 龙华转学插班招生系统入口

    据龙华区教育局消息,龙华区2023年秋季学期转学插班申请即将开启,黑喵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龙华转学插班报名入口,具体网址详见正文。

  • 龙华区2024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转学插班工作的通知

    深圳龙华区教育局已经发布了2024年义务教育新生春季插班招生通知,也就是大家关注的小一初一学位申请政策及报名安排,具体详见正文。

  • 2023年深圳各区民办学位补贴申请时间汇总(开始+截止)

    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深圳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开始分区,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申请入口上。下面,黑喵就给大家整理了深圳各区的学位补贴申请时间最新安排。

  • 深圳民办中小学学位补贴申请指南(网址+条件+材料+流程)

    家长们注意啦,深圳2023年秋季学期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位补贴要开始申报了!不管是深户还是非深户都可以申请!小学每人每年最多7000元,初中每人每年最多9000元,具体申报指引详见正文。

  • 热门推荐